本土话语的紧张与回到原典的挑战——关于“审美意识形态”的论争
【作者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5CZWOO3)“意识形态与审美话语”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0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董学文;文学本质界说考论——以“审美”与“意识形态”关系为中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2 董学文;“审美意识形态”能成立吗?[J];高校理论战线;2005年10期
3 童庆炳;;新时期文学理论转型概说[J];江西社会科学;2005年10期
4 童庆炳;;新时期文学审美特征论及其意义[J];文学评论;2006年01期
5 钱中文;;论文学审美意识形态的逻辑起点及其历史生成[J];文学评论;2007年01期
6 王杰;;当代中国语境中的审美意识形态理论[J];文艺研究;2006年08期
7 单小曦;“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论”质疑——与童庆炳先生商榷[J];文艺争鸣;200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正勇;自然、神性与美[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2 陈涛;包公戏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3 赵颖;想象与文学翻译的“团结”[D];河南大学;2009年
4 方亭;未完成的主体性[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5 黄林非;理性话语与中国现代文学的理性精神[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6 毛家武;媒介生态视野下的普利策新闻奖特稿作品研究[D];中国传媒大学;2009年
7 王战;西方造型艺术高峰的哲学探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8 高永亮;网络传播消费主义现象批判[D];中国传媒大学;2009年
9 毛雄飞;传承与超越[D];中央美术学院;2009年
10 王琰;迟暮的玫瑰[D];中央美术学院;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亮;萨义德文学批评透析[D];浙江大学;2007年
2 黄少阳;论诺瓦利斯诗文中的“自我”形象[D];西南大学;2009年
3 黄强;维柯的诗学观[D];西南大学;2009年
4 赵勋;弥尔顿的诗学理想[D];西南大学;2009年
5 王强;一阵狂笑,一掬清泪[D];西南大学;2009年
6 田敬红;现实主义的当代品格[D];西南大学;2009年
7 肖照东;自然·社会·生命[D];西南大学;2009年
8 王元兵;近30年“文艺美学”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9 魏林;城市美学四论[D];西南大学;2009年
10 李英华;试析“诗性智慧”[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童庆炳;关于文学特征问题的思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1年06期
2 钱中文;新理性精神与文学理论[J];东南学术;2002年02期
3 刘再复;;文学研究思维空间的拓展(续)——近年来我国文学研究的若干发展动态[J];读书;1985年03期
4 朱立元;马克思恩格斯在文学批评中运用比较方法的特征[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年04期
5 傅德根;审美的意识形态导言[J];国外社会科学;1994年01期
6 朱立元;对文艺学方法论更新的若干思考[J];天津社会科学;1986年04期
7 王蒙;;“人性”断想[J];文学评论;1982年04期
8 钱中文;;论人性共同形态描写及其评价问题[J];文学评论;1982年06期
9 刘再复;;论文学的主体性[J];文学评论;1985年06期
10 孙绍振;;论实践主体性、精神主体性和审美主体性[J];文学评论;1987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学文;马建辉;;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献疑[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6年01期
2 董学文;;文学理论研究的科学性问题(五篇)[J];甘肃社会科学;2006年01期
3 高文强;;从生成语境看“审美意识形态论”的合理限度[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4 李龙;;评董学文《文学理论学导论》[J];文学评论;2006年01期
5 李春青;谈文学理论在社会文化系统中的位置[J];文艺争鸣;2005年04期
6 陈诚;;“文艺意识形态学说”学术研讨会综述[J];高校理论战线;2006年06期
7 董学文;李志宏;;文学是可以具有意识形态性的审美意识形式——兼析所谓“文艺学的第一原理”[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8 梁胜明;;关于文学艺术本质与特征问题的再探讨——与董学文、马建辉、李志宏等同志商榷[J];甘肃高师学报;2007年03期
9 栾昌大;论辩的逻辑与其它——《不能否定文艺的意识形态理论》读后[J];文艺争鸣;1991年02期
10 冯宪光;;审美意识形态论的规范性理论建构[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燕杭;;解神话的可能性——《神话》一书中符号学与意识形态理论的冲突[A];“法国哲学的现在与未来”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2 董全瑞;;诺思意识形态理论与中国收入分配认同[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徐燕杭;;解神话的可能性——《神话》一书中符号学与意识形态理论的冲突[A];法国哲学的现代与未来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4 张秀琴;;解构的“幽灵”与批判的辩证法:——德里达与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比较研究[A];2005学术前沿论坛北京市哲学会专场论文集[C];2005年
5 张秀琴;;解构的“幽灵”与批判的辩证法——德里达与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比较研究[A];和谐社会:社会公正与风险管理——2005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下卷)[C];2005年
6 吴兆雪;叶政;;加强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主流意识形态建设[A];“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朱晓慧;;精神分析视域中的阿尔都塞[A];当代视野下的马克思主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6年
8 张道一;;和谐社会对美学的呼唤[A];探寻美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2001—2006)纪念文集[C];2006年
9 张道一;;和谐社会对美学的呼唤[A];2005:发展·和谐·公正——江苏省社科类学会学术年会成果荟萃[C];2005年
10 陈泽尧;;谈中国经济思想史的分期[A];集雨窖文丛——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成立20周年纪念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蒙丽静;审美意识形态论:蕴涵张力与平衡[N];社会科学报;2009年
2 文学所 杜书瀛;祝“文学理论研究中心”成立[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3 程勇;自主与多元[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4 董学文 金风;注重文学理论研究的原创意识[N];人民日报;2001年
5 斯义宁;世纪之交的文学理论研究[N];人民政协报;2001年
6 董学文 盖生;文学理论研究的文化战略[N];文艺报;2003年
7 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 罗剑明;意识形态建设——文化发展绕不开的一个中心[N];社会科学报;2007年
8 姜长斌 马龙闪;以科学社会主义观认识苏共意识形态的消亡(上)[N];学习时报;2007年
9 黄石明;文学理论的机遇和挑战[N];中国文化报;2001年
10 陆贵山;文艺基础理论研究的新成果[N];光明日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邱晓林;从立场到方法: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意识形态理论及批评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2 王强;隋炀帝文化政策与文学实践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3 李明;文学现代化的理论建构及其实践[D];兰州大学;2006年
4 王军;十七年文学批评中的合法性问题[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李卓华;社会发展脆弱性的技术经济系统集成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6 罗朋;1930年代的中国现代主义文学与政治[D];兰州大学;2006年
7 凌晨光;交流话语与文学批评[D];山东大学;2007年
8 赵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功能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贾振勇;超越幻想的锁链[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10 吴文安;文学翻译中的美学效果比较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婉儿;冲破幻象的迷雾[D];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
2 林晓雁;一个汉代儒者的执著与徘徊[D];北京大学;2004年
3 鲁彦;[D];浙江大学;2004年
4 夏波;曼海姆的意识形态理论与知识社会学[D];安徽大学;2004年
5 阮青;从小说文本到影视文本[D];兰州大学;2006年
6 陈长松;关于“弱势群体”报道的多元思考[D];广西大学;2003年
7 羊吉加;我们为什么需要文学[D];西北民族大学;2006年
8 徐淑玲;曹禺戏剧美学思想的嬗变[D];郑州大学;2006年
9 张燕芳;汉英翻译中的中国英语[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10 胡文宇;马克思与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比较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5513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5513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