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学批评:多维视野中的身份意识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I0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颜水生;;论“重返八十年代”的知识范式及其反思[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2 孟庆瑜;;论分配关系的税法调整机制及其完善[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3年02期
3 王庆廷;;法律的亲情化求证——一个法理学的视角[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4 唐敏;;媚俗与抗争——九十年代文学的两个对抗性特征[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5 郑玲;90年代张恨水研究述评[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6期
6 吕萌;论电视传播在当代文化发展中作用[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7 张器友;20世纪末我国文学颓废主义论纲[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8 姜继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视野下的消费观念嬗变[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9 黄书泉;“我”与“我们”——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两类书写[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10 华泉坤,张浩;《暴风雨》——莎士比亚后殖民解读的一个个案[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乔旋;;浅析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形象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赵勇;;从知识分子文化到知道分子文化——大众媒介在文化转型中的作用[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3 王一川;;论艺术公赏力——艺术学与美学的一个新关键词[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4 程光炜;;一个被重构的“西方”——从“现代西方学术文库”看八十年代的知识范式[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5 唐小林;;历史·记忆·经典化写作——何大草小说论[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6 张文东;;“诗性”的文学与批评的“诗性”[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7 汪美芳;;关于福柯的权力论在中国翻译研究中的应用之思考[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苏颖;;互联网传播与公共领域——基于中国文明现代化进程语境里的讨论[A];中国传媒大学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马艳霞;庄勇;;促进贵州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对策初探——基于社会科学管理的视角[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林华;;贵州少数民族文化与影视传播研究——以贵州影视作品为例[A];贵州省写作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吴瑛;中国话语权生产机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黄德先;文化途径翻译研究:争议与回应[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付明端;从伤痛到弥合[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饶传平;论近代中国宪法中基本权利条款之演变(1908-1947)[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苏勇;解构批评:形态与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武克勤;英伽登文学本体论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8 毕宙嫔;“诗性智者”[D];苏州大学;2010年
9 杨素秋;“文革文学”与“新时期文学”的关联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10 黄芳;跨语际文学实践中的多元文化认同[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经q,
本文编号:25518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5518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