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当代文学批评:多维视野中的身份意识

发布时间:2019-10-22 23:40
【摘要】:当代文学批评的文化身份就是文学批评在各种充满差异性的文化思潮和理论实践中所呈现出来的主体文化意识。当代文学批评的文化身份问题是一个多种文化、多种思想和多种话语立场复杂交错的存在对象,如何在超越东方/西方二元对立的框架中对文学批评的文化身份展开一种深度阐释,把现实条件下文学批评文化选择和文化认同的多元文化枢纽节点揭示出来,无疑是一个艰难的任务。本文在宏观阐述文学批评复杂身份处境——东方/西方、本土/全球、市场人文、现代/传统、大众/精英等多种身份内涵及其关系的基础上,把问题集中在全球化、市场化和民族化三个领域上,力图有所见识。 在本文看来,全球化的文学批评是传统批评向现代批评转型过程中产生的,因此它是东方追求“全球化”的结果;与此同时,全球化的文学批评又是拯救东方的文化产物,也就是说,全球化的文学批评本质上是充满东方特色的文化焦虑缓释。总之,我们身处全球化时代的文化漩涡中,我们就必须面对全球化的文化问题考验。不管自觉与否,我们早已主动或被动的具有了全球化的文化身份,我们依循这种身份思考,依循这种身份生活,我们必然要迎接这种身份的挑战,文学批评观念、立场、思维和视域都不得不在全球化的语境中转型、裂变、新生抑或沉沦。 在清理市场文化原罪的基础上,本文着重论述了市场视野中的人文定位话题——俗世化的人文关怀、多元化的思想视野、反思性的认知体系,并指出其观念确立的重要价值。有关民族化的问题中,本文强调指出,对于文学批评而言,现实的问题既不是改造古典批评概念使之适用于今,也不是转换思维,重续传统的文化视野看取现实中的文学事实,而是文学批评如何确认自己的民族身份,或者说是如何辨认自身的民族文化身份,从而使文学批评能够摆脱身份焦虑,在东方和西方之间从容应对。 本文最后以个人化为中心阐述了解决文化身份问题的根本方案。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I0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颜水生;;论“重返八十年代”的知识范式及其反思[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2 孟庆瑜;;论分配关系的税法调整机制及其完善[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3年02期

3 王庆廷;;法律的亲情化求证——一个法理学的视角[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4 唐敏;;媚俗与抗争——九十年代文学的两个对抗性特征[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5 郑玲;90年代张恨水研究述评[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6期

6 吕萌;论电视传播在当代文化发展中作用[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7 张器友;20世纪末我国文学颓废主义论纲[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8 姜继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视野下的消费观念嬗变[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9 黄书泉;“我”与“我们”——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两类书写[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10 华泉坤,张浩;《暴风雨》——莎士比亚后殖民解读的一个个案[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乔旋;;浅析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形象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赵勇;;从知识分子文化到知道分子文化——大众媒介在文化转型中的作用[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3 王一川;;论艺术公赏力——艺术学与美学的一个新关键词[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4 程光炜;;一个被重构的“西方”——从“现代西方学术文库”看八十年代的知识范式[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5 唐小林;;历史·记忆·经典化写作——何大草小说论[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6 张文东;;“诗性”的文学与批评的“诗性”[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7 汪美芳;;关于福柯的权力论在中国翻译研究中的应用之思考[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苏颖;;互联网传播与公共领域——基于中国文明现代化进程语境里的讨论[A];中国传媒大学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马艳霞;庄勇;;促进贵州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对策初探——基于社会科学管理的视角[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林华;;贵州少数民族文化与影视传播研究——以贵州影视作品为例[A];贵州省写作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吴瑛;中国话语权生产机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黄德先;文化途径翻译研究:争议与回应[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付明端;从伤痛到弥合[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饶传平;论近代中国宪法中基本权利条款之演变(1908-1947)[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苏勇;解构批评:形态与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武克勤;英伽登文学本体论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8 毕宙嫔;“诗性智者”[D];苏州大学;2010年

9 杨素秋;“文革文学”与“新时期文学”的关联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10 黄芳;跨语际文学实践中的多元文化认同[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经q,

本文编号:25518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5518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991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