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向死而思”到“向死而在”——文学与死亡的亲缘性关系论略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I04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礼文;西方学者视野中科学与宗教的关系[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2 芮必峰;人际传播:表演的艺术——欧文·戈夫曼的传播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3 李永东;现代家族小说的“围城”叙事[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4 彭启福;宗教、迷信和科学的早期发展管窥[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5 陈玉玺;知识创新及其认识活动的特点[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6 潘啸龙;《离骚》“结构”研究论略[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7 胡文木;论法治与人性——兼论“人性恶”理论之得失[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8 曹海峰;对纪实影片期待视野的再度审视[J];安康师专学报;2004年02期
9 张燕;;论《圣天门口》的史诗性品格[J];安康师专学报;2006年06期
10 王列生;知识增长的四种方式[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张开城;;哲学视野下的文化和海洋文化[A];中国海洋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2 王宏飞;;产品设计中的形与形式[A];2004年工业设计国际会议论文集[C];2004年
3 周可真;;生活论——哲学的后现代形态[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06年
4 韦世林;;空符号(blank-sign)与空集合的关系初探[A];云南省思维科学学会、云南省逻辑学会2007年联合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7年
5 张思齐;;论辛弃疾的接受美学思想[A];2003中国上饶辛弃疾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刘建立;;试论自然观的人学基础[A];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08防灾减灾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肖建华;;“读图时代”的话语方式[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尹爱青;;解放、创造、发展——生命质量提升的本质意义——音乐审美教育人学价值透视[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琳;分配制度与和谐社会关系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2 桂翔;文化交往规律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3 何玉兴;社会群体沟通平衡问题学理资源探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4 胡波;社会理想境界论纲[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5 费多益;论科学的合理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6 杨平;康德与中国现代美学思想[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7 杨学功;本体论哲学批判[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8 方Q趾,
本文编号:25520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5520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