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论郁达夫文学理论批评的特色

发布时间:2020-04-14 09:02
【摘要】:郁达夫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除了是一位作家之外,同时还是一位文学理论批评的实践者。针对“人的文学”这个命题的提出,郁达夫进行了自己的思考,“人性”和“天才”论就是他回应这一命题的理论实践。对文学中“自我”的推崇和重视,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浸染的根源,同时也与西方现代思想的影响分不开。这种基本的文学观支撑着他在文学理论批评实践活动中一直有一个比较稳定的立场,成为一条较为连贯的线索。但他并不是一个固执己见的独自者,在坚持自己的文学观核心的基础上,他对无产阶级文学、大众文艺等现象做出了肯定的评判。 郁达夫一直有着自觉的批评意识。他对文学批评地位的认识经历了由“第二义文艺”向“第一义的要事”的转变,经历了由认为文学批评是“天才的赞词”到认为批评家与创作家并重的转变。转变过程显示出他与时代、文学潮流展开对话的姿态。郁达夫的批评态度重率真、宽容和同情。其中,以“真”为核心,以宽容为原则,以同情为方式。三者连贯一体,不可分割。 郁达夫的文学理论批评文章大多不拘一格,篇幅上有长有短以显示他对某个文学问题的思考深度不一;主题上有就文学创作问题展开的,也有就社会政治现象而发的,还有对文学史的阶段性成果做总体梳理的。这些显示出他在文学批评实践活动中对活的文学现象的关注与自觉思考。他的一部分评介各国作家作品的文章呈现出独特的语言特色:议论与感情并置,从他自己营造的情境中流露对作家作品的评判。这种语言方式带有极大的主观性,对读者的接受也具有极大的感染力。郁达夫的这类文章有“自叙传”的影子,在评介对象的选择上和行文方式的情绪化流露上,都显示出这一特点。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I206.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欧阳友权;贺予飞;;网络文学批评的新拓进——2016年网络文学理论批评检视[J];江海学刊;2017年02期

2 黄曼君;中国20世纪文学理论批评总体特征[J];中国文化研究;1995年02期

3 赵丹;;庄子“得意忘言”论及其对文学理论批评的影响[J];牡丹;2017年24期

4 计红芳;;相容、温和与传统——澳门的文学理论批评[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6年04期

5 王先霈;“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的发展与建构”述略[J];文艺研究;2004年02期

6 张炯;文学理论批评在前进——2001年文学理论批评一瞥[J];南方文坛;2002年04期

7 吴子林;重返自身的文学理论批评[J];河北学刊;2000年05期

8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面对三种传统[J];文艺理论研究;1997年05期

9 黄曼君;中国20世纪文学理论批评现代品格的确立与阐释[J];海南师院学报;1995年01期

10 朱双一;;八○年代以来的台湾文学理论批评[J];台湾研究集刊;199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姚鹤鸣;;新时期以来文学理论批评发展略述[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2 王文生;;两汉的文学理论批评[A];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三辑)[C];1981年

3 古远清;;中国(大陆)当代文学理论批评大事纪(1977)[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1999.1)[C];1999年

4 古远清;;中国(大陆)当代文学理论批评大事记(1980)[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1999.5)[C];1999年

5 古远清;;中国(大陆)当代文学理论批评大事纪(1982)[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0.5)[C];2000年

6 杨春忠;;论政治文化的流变与转型时期中国文学理论思潮的转向[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五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2012年

7 孙语林;宋娜;;刘勰“风骨论”的文化构成[A];第五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C];2016年

8 丁亚平;;批评策略:对个性的坚持与贯彻——论郁达夫文学批评的价值世界[A];郭沫若研究(第十一辑)[C];199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李晓晨;文学理论批评:在新时代获得新的活力[N];文艺报;2018年

2 ;砥砺前行 文学理论批评五年来取得新进展[N];中华读书报;2017年

3 周由强;砥砺前行又五年[N];文艺报;2017年

4 周新民;转型时期湖北文学理论批评综论[N];湖北日报;2011年

5 谭旭东;呼唤文学理论批评的文化建构力[N];太原日报;2009年

6 张炯;不断进取中的文学理论批评[N];文艺报;2002年

7 谭旭东;重建儿童文学理论批评[N];文艺报;2005年

8 记者 行超;河北召开文学理论批评工作座谈会[N];文艺报;2016年

9 梁光弟;文学理论批评的新收获[N];安徽日报;2006年

10 思青;文学理论批评文选《走向新世纪的中国文学》出版[N];文艺报;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万娜;论郁达夫文学理论批评的特色[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2 邵宝辉;沈从文文学理论批评研究[D];河北大学;2003年

3 张晋霞;二十世纪以来中国幼儿文学理论批评研究[D];兰州大学;2016年

4 张瑜;刘X蔚奈难Ю砺叟捞逑礫D];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

5 王兴文;德里达文学理论批评思想与中国文论话语的转换[D];兰州大学;2007年

6 侯恺;《世说新语》中的文学批评[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7 郭娅妮;20世纪30年代“作家论”批评热现象剖析[D];重庆师范大学;2006年

8 李坤丽;多民族文学理论批评视域下的新疆鲁迅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7年

9 杨显硕;巴人文学思想和文学批评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10 姬海英;郁达夫文学理论批评探索[D];青岛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6271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6271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a45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