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文体与宋前说文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16 01:35
【摘要】: “说”是我国古代论说文的一种,以说(shuō、shuì)名篇,为说明事物、阐述事理、发抒感情而作的以叙事、议论和说明为主的文章。 说文文体是中国古代文体中重要的、历史悠久的文体之一。但目前学术界对说文这一文体的关注尚显不够,关于说文文体的研究也尚显薄弱。现有说文研究以微观为主,重韩愈《师说》《马说》、柳宗元《捕蛇者说》等名家名篇的研究。并且这些研究成果的着眼点多集中于文章的艺术层面及作家的思想层面,而不是集中于文体本身。对唐前的说文更是很少涉及,说文文体的因革流变被割裂。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说文文体的概念与内涵没有科学的界定,也没有形成科学的分类,同时还缺乏近缘文体的比较研究。因此,对说文文体专门、深入、系统的研究还没有形成。 本文以文体观念为出发点,运用文体研究的基本方法,以宋前说文为研究对象,从宏观角度进行文体意义上的研究,试图全面、深入、系统的论述宋前说文及其文体特点。本文的第一部分大体梳理出“说”从先秦、两汉、魏晋六朝到唐代的流变过程,这个流变包括形态流变、手法流变,同时展示了文体流变的历史环境、文学风气的情况,揭示了文体流变的原因。本文的第二部分总结与提炼出“说”的概念和内涵。本文的第三部分对“说”进行分类,按说文文体采用的文学表现手法可分为三类:以议论为主的“说”、以说明为主的“说”、以记叙为主的“说”,同时分别梳理了各类“说”区别于其他类“说”的历史源流与文体个性。根据“说”的文体特征,从内容、论说问题数量、篇幅三个方面对“说”与“论”进行了的近缘文体的比较研究,进一步深化说文文体的文体特征。本文的第四部分指出“说”也是沿着由散趋整的形成过程与由整趋散的形成过程发展变化的。 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本文把“说”作为一个独立的文体来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 其次,文首次对先秦到唐这一时期的“说”的因革进行全面、深入、系统的梳理,同时理清“说”各种体式的之间的因革关系。 最后,本文首次从文体角度对“说”进行专门系统的研究,它包括对“说”的概念、内涵进行界定,并对“说”进行科学的分类与近缘文体的辨析。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I206.2
本文编号:2629241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I206.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黄雅丽;咏物托志 形神兼备——读周敦颐“爱莲说”[J];渤海学刊;1987年02期
2 李杰明;韩愈《马说》赏析[J];名作欣赏;1989年03期
3 陈宝富;柳宗元《罴说》赏析[J];名作欣赏;1989年03期
4 廖群;;“说”、“传”、“语”:先秦“说体”考索[J];文学遗产;2006年06期
5 和晖;古文辞中“说”文体分类问题初探[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年02期
6 张英彪;;“说”体散文的发展及其特点[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本文编号:26292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6292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