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郁达夫文学理论批评探索

发布时间:2020-05-22 10:11
【摘要】: 郁达夫是20世界中国文坛独具个性的大家。他的小说、散文、旧诗词等创作成绩已得到世人公认,他的文学理论批评也具有很高的价值。他的人生观、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批评文体浑然一体,具有内在的统一性。本文以他的人生观为切入点,先研究他的人生观、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及其相互关系,继而探讨其独具特色的文学批评文体。 全文共四部分,第一部分从三个方面来论述郁达夫人生哲学,即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入世愿望、无奈的悲观主义、追求彻底的个性自由。第二部分论述郁达夫的文学理论:唯真唯美论、情绪表现说、文学家的特殊性、论艺术作用。在论述他的文学理论时,注意这些观点对前人的继承和发展及其在中国现代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的地位。第三部分论述他的文学批评理论:天才论、情调说、对自我、个性的关注。第四部分探索郁达夫的文学批评文体:序跋体、专著、作家论、作品论、论文、编后记。序跋体又分自序,为他人所做的序和良友版新文学大系散文选集导言三部分。在论述他的文学批评文体时,着重论述他的各种批评体式的文本结构、批评方式、话语特色。 通过这篇论文,我试图从郁达夫的小说、散文、文论、杂文、日记、书信中把他的人生观、文学理论、文学批评理论提炼并整合起来,并在此基础上探索他的文学批评文体的特点。另外一个更重要的目的是通过研究郁达夫的人生观、文学理论、文学批评理论、文学批评文体,认识他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批评大家的存在价值。所要特别指出的是,郁达夫实际上是个极为复杂的研究对象。他的人生观、文学理论、文学批评理论,不仅相当驳杂和矛盾,而且充满了变化与反复。本文在论述中采用条分缕析的做法,尽力将其零乱分散的观点加以梳理,,使之清晰化、条理化,以方便读者的理解和接受,就难免有损本体的复杂性。这恐怕是个难以两全的问题。
【学位授予单位】:青岛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I206.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志强;陈军吉;;有关“小清新”的关键词[J];祝你幸福(午后);2011年08期

2 ;《傈僳情调》(傈僳族民歌)[J];广播歌选;2011年06期

3 李雯;;与风情无关[J];人生与伴侣(下半月版);2011年09期

4 包光潜;;优雅宋词起源于酒桌[J];吐鲁番;2011年03期

5 冯宝鹤;;婺源的雨[J];当代矿工;2011年07期

6 满意;肖兴明;;幽默五则[J];劳动保障世界;2011年09期

7 王辰;;秋风染醉[J];食品与健康;1999年10期

8 霏霏;;琴岛鼓浪屿的小资情调[J];华人时刊;2011年09期

9 余日昌;;说文解字“资·本·家”[J];董事会;2005年08期

10 李茜舒曼;;望江(外二首)[J];草原;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郑金统;马骁;;谈谈聋儿的情绪表现与家教配合[A];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首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8年

2 朱瑞玲;张诗音;;人际关系中的情绪表现[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孟昭兰;阎军;孟宪东;;中国儿童面部表情模式制作及分析[A];全国第五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4年

4 杨绍枢;;职中学生厌学的表现、原因和处理方法[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五卷)[C];2005年

5 刘爱华;;神经内科老年患者焦虑情绪的调查与护理技巧[A];全国第八届老年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6 马燕桃;Albert YEUNG;Wan-Chen WENG;Maurizio FAVA;于欣;;亚裔美国人群老年抑郁的现况回顾综述[A];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7 朱寿桐;;创造社文学的情绪写实主义特征——兼论郭沫若创作的写实倾向[A];“我的郭沫若观”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9年

8 魏丽霞;罗辉艳;;恶性肿瘤患者住院心理表现的分析及护理[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肿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9 吴群安;蒋军生;徐鹏;;148例白内障患者术前情绪状况调查[A];2006年浙江省精神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10 叶晶;张萍;谭雯;关卫平;朱晓明;张武清;魏庆宇;;焦虑与变态反应疾病的相关性及心理护理[A];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孙骏毅;别样的苏州情调[N];苏州日报;2011年

2 孔之见;用“情调”评奖是对文学的腐蚀[N];中国教育报;2008年

3 王力平;质量安全出“情调”[N];中国质量报;2011年

4 兰岚;情调筷畅销的启示[N];国际经贸消息;2000年

5 闫晓虹 耿军;九份里道不尽的“黄金梦”[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6 陈军 洪治纲;告别士大夫情调[N];北京日报;2001年

7 对话人:董健 丁帆 王彬彬 张生 叶君 (刘晓蕾、张晓晶整理);性格分析:复杂的中产情调[N];社会科学报;2002年

8 田樱;同样的功能 不一样的情调[N];中国旅游报;2002年

9 定劲;旅游新分三大门派[N];中国妇女报;2002年

10 本报记者 何燕 美亚 鬼飞翔;从“小资情调”谈感性行销[N];亚太经济时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杨林锋;组织内部情绪表现探索性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2 赵鹏;海上唯美风:上海唯美主义思潮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3 余礼凤;雅俗之间:徐

本文编号:26758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6758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35f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