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世纪之交的无厘头文化与戏仿文学
发布时间:2020-05-24 18:46
【摘要】: 无厘头文化是风行一时的文化现象,它频繁出现在当代人尤其是年轻人的话语空间、行为空间和审美空间中。本文从无厘头文化独特的叙事方式和思维方式——戏仿出发,对以无厘头文化为背景的戏仿文学进行研究分析,剖析它的特点,探讨它的影响、意义与不足。 当下戏仿文学主要可分为大话和恶搞两类。大话以其狂欢语言和平民视线,充分展现了语言的魅力和世俗化的快乐。大话对语言意义的解构,使创作主体和受众从语言规范的束缚中解脱出来,自由地把语言当作一种消遣、游戏;同时也使语言更生动和更具表现力。大话语言通过嬉戏、调侃表现生活的琐碎、荒诞,具有较深刻的社会内涵。平民视线使得庄重的历史走向凡俗,严肃的叙事走向谐谑。大话在对经典进行重述的同时,在什么是英雄、如何对待经典、如何看待娱乐等问题上给予我们以启示。 恶搞则是对现实的一种夸张批评,体现出强烈的现实关怀,它不仅展示了更平凡、更广泛也更为荒诞的生活,而且体现出恶搞主体的主体性和理性精神。但恶搞文本中大量的负面信息和尖刻的批判,往往使主观泄愤淹没了理性批评,具有煽动性效果,容易激起大众非理性心理和行为。 戏仿文学的出现和流行有着独特的社会背景和文化语境。作为一种青年亚文化,戏仿文学对权威、神圣具有解构的意图和颠覆的意味,这种有限的解构和“仪式的抵抗”为主流文化注入了新鲜血液。无厘头文化和戏仿文学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可能会继续发展并产生更为广泛的影响,当然对它们的批评和责难也不会间断。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I206.7
本文编号:2678824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I206.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葛卉;;意义的追寻与价值尺度的消解——从《西游记》到《大话西游》[J];电影文学;2006年10期
2 陆道夫;英国伯明翰学派早期亚文化研究探微[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3 赵宪章;超文性戏仿文体解读[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03期
4 周宗伟;浅析当代青年中“无厘头”文化的流行——以“大话西游”现象为例[J];当代青年研究;2003年01期
5 朱晓轩;;从无厘头到后现代——再观经典《大话西游》[J];名作欣赏;2006年06期
6 陶东风;大话文学与消费文化语境中经典的命运[J];天津社会科学;2005年03期
7 王瑾;互文性:名著改写的后现代文本策略——《大话西游》再思考[J];中国比较文学;2004年02期
,本文编号:26788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6788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