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李渔《闲情偶寄》之曲论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1 09:30
【摘要】: 李渔的《闲情偶寄》自问世以来便备受关注。其中《词曲部》、《演习部》及《声容部》的某些章节谈其戏曲理论,精细独到,见解深刻,具有深远影响。本文从《闲情偶寄》的曲论部分出发,,结合其产生的时代环境和作者特殊的生活经历,挖掘李渔在戏曲理论方面的独到贡献。 全文分为三部分:序论、本论和结论。 序论主要介绍李渔的生平事迹、《闲情偶寄》的版本情况及其研究的历史与现状,论文的选题意义及研究角度和方法、创新之处。 本论从尚情、结构、接受三个方面切入,对《闲情偶寄》的曲论部分进行挖掘和阐释: 一、“舍景言情”、“抉发心曲”的尚情论。此部分主要论述“舍景言情”、“抉发心曲”两个问题,在与前代曲论的比较中发掘其独到之处。二、“立主脑”、“密针线”、“减头绪”的结构论。李渔的结构论既是其自身探讨的重点,也是后世争论的焦点所在。争议主要集中在对“结构”内涵的理解和对“主脑”具体含义的阐释上,本文结合戏曲独特的舞台性特征对其内涵进行辨析,并从“立主脑”、“密针线”、“减头绪”三个方面对其结构论进行探究,阐释其独特的结构理论。三、“雅俗同欢、智愚共赏”的接受论。李渔对观众的关注是其曲论的异彩。本文从“观者的多层次性”和“观者注意力的持续化”两方面着眼,为其戏曲语言理论和谋篇布局寻找内在动因。 结论总结《闲情偶寄》曲论部分的特点,探寻其对后世曲论(如《续词余丛话》和《顾曲麈谈》)的影响,并指出其局限,进而阐明发掘其曲论价值的必要性。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I206.2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静;;从《桃花扇》看李渔的戏曲结构理论[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1期



本文编号:26912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6912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cc0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