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寻根文学:现代性追寻中的反思与批判

发布时间:2020-06-09 21:02
【摘要】:寻根文学是新时期中国文坛上一股重要的文学思潮,是上个世纪80年代整个中国社会追求融入世界发展体系在文学方面的表现。寻根派作家既追逐现代性,又反思现代性;既提倡复兴民族文化,又站在现代理性的高度对传统进行批判。其作品呈现出现代性与传统性互相交织的现代性品格。对现代与传统取舍中的矛盾心理使寻根派作家在创作中暴露出诸多无法解决的问题,寻根文学在自身的悖反中走向衰微,他们重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目标最终没有实现。 本文选取现代性作为研究寻根文学的切入点,理论阐释与文本分析相结合,,着重探讨寻根文学与现代性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形成这一状况的原因。同时,本文还努力将中国寻根派作家的创作同世界“寻根”浪潮相联系进行考察,试图在大的文化历史背景下对中国寻根文学进行宏观的观照。 全文共分四章。前言部分主要对本文所研究的寻根文学与现代性作出意义和范围的界定,并指出写作本文的目的及意义;第一章考察现代性与中国寻根文学、世界“寻根”浪潮之间的关系,以及西方、拉美等国的“寻根”创作对中国寻根文学的影响;第二章是本文的主体部分,从题材、精神、形式等方面分析寻根作品的现代性特征;第三章通过对世界文化、民族传统、作家个人三方面的考察,探索寻根文学现代性品格形成的原因;第四章则评述了寻根文学在新时期文学现代性建构中的意义,并反思寻根文学迅速走向衰落的原因;结语部分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并得出结论。 寻根派作家自一开始就表现出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倾心,他们试图从本民族的传统中获得使中国当代文学焕发生机的资源,获得与世界文学平等对话的权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I206.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琼;;革命历史题材文艺创作现代性应“在场”[J];创作评谭;2011年04期

2 叶淑媛;程金城;;新时期文学民族性建构之反思[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3 杨亮;;文化寻根的现代性焦虑———再探20世纪80年代“寻根文学”的文化策略[J];文艺评论;2011年05期

4 宋宇;;异文化:推动现代性向多元发展[J];绿叶;2011年07期

5 刘雄仕;;论沈从文的现代性文化反思[J];南昌高专学报;2011年03期

6 吴文瀚;;传承与保护同举,交流与融汇并行——打造具有河南特色的现代中原文化[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7 马雪梅;;沈从文的现代性[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8 高名潞;现代和前卫的标尺是什么?[J];艺术·生活;2005年05期

9 司娟;;评述“寻根文学”的后现代性[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1年08期

10 王小兵;;论严复翻译作品中的现代性[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姜义华;;挑战中国:现代性三重奏[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2 陈家琪;;现代性背景下的宗教与信仰问题(发言提纲)[A];“理性、信仰与宗教”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邢颖;管巍;;全聚德商业文化的传统性与现代性[A];商业文化精品文库[C];2001年

4 詹艾斌;;新写实小说的现代性书写二题[A];江西省文艺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任映红;;自我形塑:古村落农民的现代性嬗变[A];秩序与进步:中国社会变迁与浙江发展经验——浙江省社会学学会2006年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高连克;;现代社会发展理论的反思:论发展的现代性后果[A];福建省社会学2006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韩震;;全球化、现代消费和人的认同[A];第八届暨第七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韩震;;本质主义的重建及反思的现代性[A];全国“当代西方哲学的新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9 曾一果;;重建上海的“现代性”:一份杂志与它的“城市”[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8):传播媒介与社会空间论文集[C];2008年

10 张谦;;孔子孝道理论的现代性——孔子孝道理论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与价值[A];中国老年学学会2006年老年学学术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段崇轩;要“现代性” 更要“民族性”[N];文艺报;2007年

2 陈尚伟;改革开放与中国的现代性建构[N];天津日报;2009年

3 汪晖;关于“早期现代性”及其他[N];中华读书报;2011年

4 范垂功;关注现代性的运行[N];文艺报;2011年

5 朱红文;现代性与人的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陈乐之;现代性与物欲的释放[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7 ;重构中国式的另类现代性[N];文汇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陈菁霞;中国,一种新的现代性[N];中华读书报;2011年

9 招商局集团董事长 秦晓;现代性与中国社会转型[N];经济观察报;2009年

10 孟繁华;“多元现代性”及其冲突[N];文艺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跃;理性与躁动[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2 韩冷;现代性内涵的冲突[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马长山;现代性与私法文化精神[D];黑龙江大学;2004年

4 蒋炜;现代性的社会控制图式转换[D];吉林大学;2005年

5 方世忠;儒家传统与现代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刘雪松;公民文化与法治秩序[D];黑龙江大学;2005年

7 顾梅珑;审美主义及其在西方19世纪以来文学中的流变[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杜伟;体育课程制度的现代性审视[D];苏州大学;2009年

9 杨学民;现代性与台湾《现代文学》杂志小说[D];复旦大学;2004年

10 钟丽茜;回忆与存在[D];浙江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利民;质疑新文学“不证自明”的现代性[D];浙江师范大学;2004年

2 于惠;伍尔夫女性主义思想的现代性意义[D];苏州大学;2006年

3 刘倩;民族主义:历史、现状与未来[D];厦门大学;2006年

4 金及云;现代性及鲁迅个体生存观念比较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5 戴伟平;诗歌翻译与现代性[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全峰梅;模糊的拱门——建筑性的现代性现象学考察[D];广西大学;2004年

7 拜云洁;日本平面设计审美意味的民族性和现代性[D];河南大学;2005年

8 叶晓波;中国工笔画绘画语言的现代性探究[D];湖南科技大学;2009年

9 黎明;出场与退场[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10 刘锦丹;现代性的焦虑、想象与颠覆——论先锋小说及其深层悖论[D];重庆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7052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7052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f9c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