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意识形态和诗学对林纾翻译中归化策略的操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1 22:21
【摘要】:作为改写与操控的一种形式,翻译是一项在权力运作下并受规范制约的活动。本文基于安德烈·勒弗维尔提出的意识形态和诗学的理论假说,以林纾的翻译为个案,采用描述和解释的研究方法,通过将林纾的翻译活动置于1840至1919年之间这个特殊时代背景之下的中国社会文化语境中,对影响林纾在翻译过程中采用归化策略的各种无形的意识形态和诗学因素作了一个初步的探索。 论文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首先简要介绍了林纾的翻译,并由此阐明了本篇论文研究林纾翻译中的归化策略的研究动机。通过回顾国内四个不同历史时期对林纾的翻译的评论,揭示了本项研究的意义所在并指出了研究的方法和视角。 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本篇论文的理论基础,即安德烈·勒弗维尔提出的意识形态和诗学理论。勒弗维尔认为,控制文学系统的有内外两个因素,这两个因素分别由赞助人和一些所谓的“专业人士”为代表。其中赞助人感兴趣的通常是文学的意识形态,而“专业人士”关心的则是诗学。因此,控制文学系统及文学创作的两大因素归根到底就是意识形态和诗学。翻译作为最主要的一种改写形式,总是以特定的方式改写和操控着文学作品以使之符合特定社会中的各种意识形态和诗学。 第三部分是论文的主体部分。在勒弗维尔提出的意识形态和诗学的理论基础之上,这一部分详细分析了在林纾所处的那个特殊的历史时代各种有可能操控其归化策略的意识形态和诗学因素。首先,在分析意识形态因素时,把晚清时期的主要意识形态归纳为三种,即政治意识形态,文化意识形态和儒教意识形态,并对其作了详细论述以揭示当时的特殊社会文化背景。通过对这些意识形态和林纾的翻译之间的关系的深入探究,论证了林纾在翻译中采用的归化策略受到了当时主流意识形态和林纾本人的意识形态的共同操控。接下来,这一部分分析了影响林纾归化策略的诗学因素。这些诗学因素主要包括当时的主流诗学观,桐城学派的诗学观,读者的诗学观和林纾本人的诗学观,其中的主流诗学观主要是指当时社会对小说的看法以及当时的文学规范。通过对这些诗学因素和林纾的翻译之间关系的认真考察,可以看出林纾翻译中的归化策略在很大程度上是当时社会中各种相互联系着的主要的诗学观共同作用的结果。 第四部分是对以上分析的简要总结。林纾在翻译中运用了归化策略的原因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他的个人偏好或语言能力,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当时各种密切联系着的意识形态和诗学因素的操控。最后,这一部分指出了勒弗维尔的理论局限性,并以此阐明在将其运用于翻译研究时,要坚持相对论而非绝对论的必要性。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I206.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燕芹;;归化策略与异化策略在翻译活动中的辨证统一[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2 李晓红;聂永枝;;论归化和异化策略在翻译实践中的运用[J];作家;2010年08期

3 张明;;浅谈习语翻译中异化与归化策略的使用[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1年05期

4 刘欣;;《红楼梦》人物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实证分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5 赵宁;;浅谈文学翻译中的归化译法和异化译法——以《唐璜》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19期

6 徐瑞风,李斌荣;从翻译目的、等效理论看英语习语中的归化翻译策略[J];集宁师专学报;2004年02期

7 简剑芬;;试论文学翻译中译者的有意识误译[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8 钟小强;;论翻译目的论中的归化和异化策略应用[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8年04期

9 欧阳利锋;如何翻译幽默[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10 王素敏;;试论影响翻译策略的文化因素[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高玉兰;解构主义视阈下的文化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刘宏照;林纾小说翻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佟颖;社会符号学与翻译基本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晓红;意识形态和诗学对林纾翻译中归化策略的操控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周聃;异化和归化策略在《难忘的经历》翻译中的运用[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3 孙萌;异化和归化策略在音乐文献翻译中的初步实践[D];中央音乐学院;2012年

4 王莲生;论归化策略在政经文体汉译中的运用[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5 陆艳;规范与翻译:林纾翻译的描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刘剑钊;从后殖民理论视角看《骆驼祥子》伊文·金译本的文化流失[D];扬州大学;2010年

7 彭灿;跨文化翻译中的异化与归化[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8 周敏;文化视角下的归化异化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9 康玉晶;华语大片字幕翻译的归化选择[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10 杜海燕;归化与异化翻译中的文化因素[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7085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7085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88d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