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柳古文运动的理论贡献及历史启示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I206.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陶新民;唐代古文运动再审视[J];学术界;1997年02期
2 孙昌武;;唐代“古文运动”与佛教[J];文学遗产;1982年03期
3 赵鲲;;研究古文运动的第一部专著——龚书炽的《韩愈及其古文运动》[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8年05期
4 胡湛;;古文运动对唐宋书法的影响[J];书法赏评;2010年02期
5 李焕振;“散文热”与“古文运动”[J];中州学刊;2002年05期
6 徐剑凌;欧阳修与北宋古文运动[J];攀枝花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7 王波平;;钱穆古文运动观念之评议[J];语文学刊;2014年10期
8 陈晓芬;;欧阳修的散文和宋代古文运动[J];语文学习;1982年02期
9 肖圣学;;古文运动的发展及应用意义[J];散文百家;2018年01期
10 宋可书;;古文运动对苏轼文风的影响[J];北方文学;201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蒋凡;;韩愈柳宗元与唐代古文运动的再评价[A];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一辑)[C];1979年
2 徐凌云;许善述;;评桐城派的古文运动[A];第一届全国桐城派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5年
3 刘纳;;沈雁冰在“五四”时期的理论功绩[A];茅盾研究(第三辑)[C];1988年
4 姜海峰;徐礼君;;方苞与韩愈论纲[A];第一届全国桐城派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5年
5 漆侠;;欧阳修在宋学形成中的先锋作用[A];宋史研究论丛 第4辑[C];2001年
6 张文勋;;孔子文学观及其影响的再评价[A];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一辑)[C];1979年
7 涂耀威;周国林;;韩愈与《大学》及其相关问题考述[A];历史文献研究(总第28辑)[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郭树勋 通讯员 贾黎明;传承韩愈文化 打造韩愈品牌[N];焦作日报;2017年
2 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研究员 刘正平;梁肃与中唐古文运动[N];光明日报;2018年
3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张新科;古文运动奠定《史记》的文学经典地位[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4 李华瑞;超然独傲的古文大家欧阳修[N];光明日报;2007年
5 湖南女子学院 谷素萍;倡导文化的清新之风[N];光明日报;2011年
6 张凡凡;倡导清新抵制恶俗[N];中国文化报;2011年
7 本报评论员 翟春阳;复古与复兴可以相向而行[N];杭州日报;2018年
8 马斗全;诗坛胜事:“一年两度遇重阳”[N];中华读书报;2015年
9 韩民;站正 站高 站远[N];光华时报;2016年
10 中国社科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执笔人 尹韵公;改进文风是事关全局的大问题[N];光明日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丹;唐代前古文运动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晓宇;元结研究[D];河北大学;2014年
3 陆丽明;《左传》与唐代散文[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4 金晶;独孤及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4年
5 赵瑞广;庆历之际的文化转型:宋学的历史生成[D];浙江大学;2010年
6 李小山;李翱生平与思想新论[D];西北大学;2009年
7 童岳敏;唐代的私学与文学[D];苏州大学;2007年
8 朱晓青;苏门六弟子散文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9 杨再喜;唐宋柳宗元文学接受史[D];苏州大学;2007年
10 范明静;大历、贞元文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晖;韩、柳古文运动的理论贡献及历史启示[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2 李淑芳;古文运动的社会背景[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王硕;权德舆与古文运动[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4 戴丹;日本的北宋古文运动研究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李发亮;皇甫n\的生平与创作[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6 罗玲;梁肃及其散文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7 韩芳;论韩愈、欧阳修以古文为时文的理论取向[D];扬州大学;2012年
8 杨熙;独孤及散文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9 黄建德;萧颖士、李华古文理论与创作比较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9年
10 杨萍;以权德舆、梁肃为中心的前古文运动研究[D];河北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7089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7089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