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地理形态与演变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I206.2
【图文】:
趾推较啻Γ囫沼谕瓿赏嘀嶝嗤沤ソバ纬珊罄吹暮鹤濉H?大集团说高度概括地揭示出了中国远古民族与文化版图跨越黄河、长江两河流域的三分天下(见图1一l)①。图1一1华夏、东夷、苗蛮三大部族分布图由于徐旭生先生的“三大族团说”是建立在神话传说与考古发现两相结合的基础上的,对于我们追溯远古族团性“文学创作”时期的地域分布,较之单纯的神话还原与考古复原显然更为可取,也更有参考价值。在此,我们可以徐旭生先生的“三大族团说”为起点,对远古族团性“文学创作”时期的地域化进程作如下推绎:(一)神话是一个民族历史与文化的结晶,其“创作”主体是上层神职阶层,因而可由上层神职阶层的地域分布与流向推知神话的地域分布与流向。神话最初来自民间,并在民间传播,然后被上层神职阶层所吸取、修改和“定稿”,同时神话“讲述”的权利也被他们所垄断。神话学的研究表明,只有在特定的时候由特定的人员才能讲述神话。日本神话学者大林太良对此解释道:“只有在特定的时候才能讲述神话故事这一现象具有极其深刻的含①见徐旭生《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
如将一“Y”向右转了90“所得之形状“一<”。洛阳、琢郡、余杭构成一个三角关系,由洛阳分别向北、南延伸至如“Y”上半部的两个支叉,而由洛阳向西延伸至长安,恰如“Y”下半部的柄把(见图2一3)①。但隋代文、场二帝尤其是场帝诏发民工之众,劳役之重,苛政之烈,远远超过了当时人民可以忍受的限度,所以不得不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当隋代运河刚好形成尚未发挥经济、政治、文化效益之时,即在揭竿而起的农民起义风引自安作璋《中国运河文化史》,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雷陈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的文学地理学解读[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5期
2 雷陈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的文学地理学思想[J];淄博师专学报;2011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曹利云;宋元之际词坛格局及词人群体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彭飞;隋唐东北边塞诗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陈毓文;世俗化潮流中的五代文学[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4 赵坤;中国城市文学中的建筑书写[D];武汉大学;2012年
5 尧荣芝;两汉文学地域性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6 张兰花;曹魏士风递嬗与文学新变[D];浙江大学;2012年
7 侯海荣;生态隐喻下的姜夔诗词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8 刘英波;明代中后期南、北方散曲比较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刘杰;汉代三辅文人文学创作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马喜瑞;襄阳与唐代诗歌[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刘海霞;京都赋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6年
4 孔祥俊;唐长安送别诗与灞柳文化[D];西北大学;2010年
5 杨曦;颜真卿与湖州文人群体[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肖舒;论杜诗中的地方感[D];江西师范大学;2012年
7 高乐;两汉关中文学的地域特色与文学景观[D];西北大学;2013年
8 潘晓美;清代“燕南二俊”诗歌与诗论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7156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71568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