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文艺先锋》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8 23:20
【摘要】: 由于受到党派意识形态的影响,对大后方及国统区文艺面貌的言说总是模糊不清的,尤其是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的文艺动态,更是受到了有意的遮蔽。四十年代大后方和国统区的文艺面貌究竟是怎样的?在不同的阶段又有哪些文艺动向?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去思考和研究的。而作为中国国民党中央宣传部文化运动委员会机关刊物之一的《文艺先锋》,就是一个很好的研究切入点。 《文艺先锋》于1942年在大后方重庆创刊发行,初为半月刊,1943年1月二卷一期起,固定为月刊。1946年6月,刊物随中央文化运动委员会迁往国统区的南京。1948年末停刊。历时六年,总计出版75期。通过对刊物栏目内容的梳理和辨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客观准确地对大后方及国统区文艺予以把握,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填补此方面文艺研究的缺失。 本文主体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对《文艺先锋》的基本面貌,如发行时间、编辑人员、栏目设置、办刊宗旨等加以简要介绍,同时对刊物的办刊特征进行分析;第二部分着重讨论刊物在抗战后期大后方对文学批评的多元言说,在具体论述时分“文学贫困”的论争,“文艺政策”的探讨和对各体文学的研讨三个小点进行;第三部分主要对《文艺先锋》在抗战后期发表的文学创作予以考察,对刊物中的小说、诗歌、散文所反映出的迥异的文学样貌进行探讨;第四部分介绍国统区戏剧运动在刊物中的具体表现,主要围绕剧人对戏剧演技的探讨和对剧运低潮的反思两个方面展开讨论;第五部分则着重对刊物所反映出的战后国统区文艺动向加以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I206.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云霞;;论太平洋战争后国统区的对外贸易[J];吕梁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2 穆广仁;;“延安一代”和“红岩一代”的心路历程——兼说他们的“两头真”[J];炎黄春秋;2011年07期

3 朱农;;挺进皖赣敌后 策应大军渡江——追忆我在渡江战役前后的经历[J];江淮文史;2011年03期

4 王艳梅;;吉林全境解放[J];新长征;2011年07期

5 邱福庆;;战争之美与人间之丽——鲁藜诗歌印象[J];龙岩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6 汪保忠;熊飞宇;;《新华日报》对重庆抗战剧作的批评举隅[J];四川戏剧;2011年04期

7 刘超;;《马伯乐》:抗战背景下对国民劣根性的批判[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年05期

8 张晓风;;胡风:三十万言三十年[J];读书文摘;2011年10期

9 刘奕;;不可阻挡的红色浪潮[J];贵阳文史;2011年04期

10 傅才武;陈庚;;国家文化体制的历史来源——中国共产党文化领导权模式的结构化和制度化(1927-1949)[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建玲;;论1945年前后国统区进步文艺界的内部整合[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文学史研究·史料研究卷(文学史研究卷)[C];2009年

2 波;;对《棠棣之花》的最初评论[A];郭沫若研究第一辑[C];1985年

3 田玄;;八年抗战中国统区抗日文化运动及其作用[A];抗日战争史论文集——中国现代史学会第四、五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选[C];1987年

4 周靖波;;历史性与悲剧性的统一——论抗战时期国统区历史剧[A];“郭沫若在重庆”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5年

5 鲁煤;;谈屠岸的两首诗[A];屠岸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袁丁;;国统区与沦陷区之间的侨汇流通[A];中国世界民族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C];2005年

7 王玉福;;延安时期党的宣传工作与党的影响的扩大[A];中国共产党与现代中国[C];2001年

8 石坚;;初学《为人民服务》一文的感受[A];老兵话当年(第七辑)[C];2004年

9 张泉林;;杨东莼和“南方抗大”[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黄匡宇;;我国高等新闻摄影教育刍议[A];1985全国新闻摄影理论年会论文集[C];198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张帆;国统区打响“经济战争”[N];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

2 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理论调研组 执笔:陈全 张鲁鲁 徐光煦;引导国统区抗战民主的旗帜[N];重庆日报;2005年

3 张贺;再造民族魂魄[N];人民日报;2011年

4 李仕权;策略性差错的幕后[N];中华新闻报;2003年

5 庚新顺 刘绍卫;国统区抗日救亡的光辉旗帜[N];广西日报;2005年

6 无锡市史志办公室供稿;“三抗”烈焰遍地燃[N];无锡日报;2009年

7 记者 柳丹;一张纸片 一组数据 一段历史[N];福州日报;2009年

8 新华社记者;冲破黑暗的“黎明之声”[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9 徐放;诗当言志[N];人民日报;2008年

10 徐迅雷;国统局是什么局来着[N];中华工商时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志云;《文艺先锋》(1942-1948)与国统区文艺运动[D];四川大学;2007年

2 赵双花;可能与限度[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樊瑛华;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农业经济问题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4 霍雅琴;陕甘宁边区政府体制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5 宋林生;现代性与民族性:话剧“民族形式”讨论的再讨论[D];上海戏剧学院;2007年

6 谢春;抗战时期大后方木刻艺术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7 李荣秀;走进新时代——试论若干现代作家建国后的心路历程[D];山东大学;2009年

8 王锦辉;中苏文化协会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9 袁洪权;“统一战线”政策下的“整合”[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双进;中共革命下的乡村金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尚博;《文艺先锋》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领波;1945-1949年河北省国统区难民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3 姚文格;抗日战争时期国统区的物价管制[D];河南大学;2010年

4 李勇;抗战时期国统区农贷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张琰;延安文人中的“国统区归来者”研究[D];山西大学;2012年

6 谢路明;抗战时期湖北省国统区粮食管理述评[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盛毓秀;重庆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文学翻译活动研究(1943-1945)[D];贵州大学;2008年

8 刘广丽;时代的尖刺:论国统区的讽刺文学[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3年

9 许雪莲;全面抗战时期国统区难童救济教养工作述评[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10 邬琴兰;抗战时期江西国统区粮食管理探析[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7199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7199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692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