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从才女到文化偶像:冯小青接受史

发布时间:2020-07-10 07:24
【摘要】: 冯小青是明末武陵一个早逝的才女,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生于扬州,万历三十八年嫁与杭州冯姓为妾,万历四十年(1612年)病逝。在她去世的同年仲秋,戋戋居士根据她的生平事迹作《小青传》一文,以此拉开了延续近三百年的“冯小青热”的序幕。其间,文人以各种方式演绎冯小青其人其事,所使用的文体涵盖了诗、文、词、赋、小说、戏剧、弹词,使“冯小青热”成为明清两代一个影响颇大的文学现象。 当明清文人接受冯小青本事,并进一步将她的思想情怀、生平事迹、悲剧命运付诸笔端的时候,小青就不再只是一个出生“瘦马”家庭,十六岁嫁人为妾,十八岁去世,生平事迹极为简单的女子。她在文人笔下成为了“情”的化身,寄托了文人诸多的悲剧意绪,也寄托了文人诸多复兴传统道德的希望。而当这多重文学意象在她身上重叠的时候,小青的形象就被赋予了时代性,成为了那一时代的文化偶像。 在研究方法上,本文以接受美学为主,并适当结合社会学、心理学、民俗学,对“冯小青热”这一文学现象进行综合系统的分析讨论,把历时三百年的“冯小青热”作为明清文人的接受史进行深入的研究。 为此,本文主要分为纵横两条线索进行论述。一条纵线是将“冯小青热”纳入文学史的视野进行考查,分析以前的文学传统、文学思潮、以及社会传统所构成的“期待视野”,以及在“冯小青热”中文人对“期待视野”的突破;另一条横线是把“冯小青热”放在时代的横向体系中,分析时事现实对文人接受效果的影响,两条线索交织融合,力图作到材料分析与理论归纳相结合。 本文正文共分四章,第一章主要分析冯小青本人对《牡丹亭》“情”之理念的阅读接受,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明清文人对冯小青之思想行为的接受。证明她是继杜丽娘之后“情”的表征,并以此深入探讨“情”之理念体现在冯小青身上时的独特个性。第二章分别分析冯小青与冯妇、冯生以及杨夫人的矛盾,阐明在文人的演绎中,这三对矛盾分别象征了中国古代文人的三大主要悲剧,并进一步分析,在“冯小青热”中这三大悲剧的时代因素。第三章着重探讨冯小青的生存环境,以确定她作为那一时代的道德偶像与战国时代的屈子前后呼应。第四章深层解读“冯小青热”,透视明清两代文人的心理。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I206.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赖力行;潘光旦《冯小青:一件影恋之研究》的文学批评学意义[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02期

2 王人恩;森槐南与《红楼梦》[J];红楼梦学刊;2001年04期

3 单有方;《牡丹亭》中的“梦”意象[J];南都学坛;2003年02期

4 王人恩;双木起而二马废——试论林黛玉形象对冯小青的继承和超越[J];明清小说研究;2003年04期

5 左东岭;阳明心学与汤显祖的言情说[J];文艺研究;2000年03期

6 王人恩;日本森槐南《补春天》传奇考论[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本文编号:27486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7486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9f1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