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机与吴地文化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I206.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艳春;;论陆机作品的吴地特色[J];怀化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2 李伯勋;《文赋》琐谈[J];青海社会科学;1982年02期
3 刘志伟;从陆机诗赋论看其诗学赋学思想价值——兼论诗赋理论研究的思维模式与方法[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4 胡光波;“榛i[勿翦,蒙荣集翠”——一种应重新认识的艺术追求[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5期
5 毛庆;西晋文学:陆机、潘岳、左思三“疑案”实议[J];武汉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6 李秀花,孙志璞;论陆机诗歌的艺术[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7 张恺;;陆机思想研究[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2006年11期
8 武国权;;作为史家的陆机[J];古典文学知识;2010年02期
9 周文英;连珠的逻辑性质[J];哲学研究;1981年04期
10 曹道衡;从两首《折扬柳行》看两晋间文人心态的变化[J];文学遗产;199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永平;;陆机入洛之遭遇及其死因考析——兼论西晋时期南北士人间的冲突[A];南京区域文化与旅游产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戴军明;徐丹晖;;从《文赋》看陆机的修辞思想[A];修辞学新视野——汉语修辞与汉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金玉莲;;漫谈吴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4 李大明;;《文选》编诗“以时代相次”考辨[A];高校编辑出版工作论集[C];1999年
5 周文英;;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推论”逻辑[A];中国逻辑思想论文选(1949—1979)[C];1980年
6 杨明;;读李琐记[A];中国李白研究(一九九零年集·下)[C];1990年
7 周路红;;试析《本草纲目》引据《诗经》的草类植物[A];中华中医药学会全国第十七届医古文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王玉国;;东吴文化浅析[A];“六朝历史文化与镇江地域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9 张瑞君;;魏晋人物品评与李白诗歌[A];中国李白研究(1992-1993年集)[C];1992年
10 施榆生;;李善对《文选》修辞表达的阐释[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上)[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邢宇皓;虽悲而雅 虽雅犹悲[N];光明日报;2005年
2 刘长春;陆机与《平复帖》[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3 叶文宪;吴文化、吴地文化及其他[N];文汇报;2001年
4 韦明铧;此帖曾在安家藏[N];扬州日报;2006年
5 邬久益;陆机鹤舞依稀在[N];中国商报;2006年
6 证券时报记者 卢青;大陆机电:六条汉子六万元打天下[N];证券时报;2008年
7 安徽师范大学 赵靖;蕴沉潜之功抒独得之见[N];人民政协报;2008年
8 王玉祥;陆机、史进和“贤贤易色”[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9 井一清;张伯驹与《平复帖》[N];人民政协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朱剑平;6万元开辟“新大陆”[N];上海证券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喜贵;六朝羁旅诗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2 傅刚;《昭明文选》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1998年
3 邵鸿雁;中国美学“味”范畴新论[D];吉林大学;2011年
4 张雯;中国文论在美国[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兰宇冬;物色观形成之历史过程及其文学实践[D];复旦大学;2006年
6 赵厚均;两晋文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7 唐会霞;汉乐府接受史论(汉代—隋代)[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8 王柳芳;城市与文学[D];苏州大学;2011年
9 姜剑云;太康文学研究[D];河北大学;2001年
10 南钢;上海家庭教育的近代转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艳春;陆机与吴地文化[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2 宋红霞;陆机诗歌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3 钟新果;陆机与洛中文坛[D];湘潭大学;2004年
4 黄亚卓;陆机诗歌美学风格论[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5 白勇华;陆机心态—人格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6 郭丽平;陆机《文赋》的文学观在其诗歌创作中的反映[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7 刘红霞;陆机的文学思想和创作实践互证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8 万志;论陆机的诗歌及其评价[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9 马若环;陆机“诗缘情”说新探[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范少琳;潘陆风格比较[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7509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750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