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春秋》的文学史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I206.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恒展;已始“有意为小说”——《幽明录》散论[J];蒲松龄研究;2002年04期
2 郑红翠;浅谈《聊斋志异》故事类型与大团圆结局方式[J];蒲松龄研究;2003年01期
3 黄晶;“异史氏”的“心灵史”——论《聊斋志异》中的压抑与幻想[J];蒲松龄研究;2004年01期
4 周晓琳;“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续)——蒲松龄“孤愤”心态新探[J];蒲松龄研究;2004年04期
5 李军锋,王恒展;简论宋元话本小说对《剪灯新话》的影响[J];蒲松龄研究;2005年02期
6 陈芬;;汪曾祺与古代文言小说的不解之缘[J];蒲松龄研究;2006年01期
7 李杰玲;李寅生;;论《小豆棚》对《聊斋》的模仿和变异[J];蒲松龄研究;2008年02期
8 王修志;;《黄英》重复叙事修辞解构[J];蒲松龄研究;2009年02期
9 李军宏;;点铁成金 化腐为奇——谈《聊斋志异》重构“本事”的史才[J];蒲松龄研究;2009年03期
10 樊庆彦;;论《聊斋志异》的娱乐功能[J];蒲松龄研究;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邓经武;;何其芳与“花间词”及其文化启示[A];巴蜀作家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论文集[C];2006年
2 魏祖钦;;试论宋代诗词文三体分疆观念与融合趋势及其原因[A];2006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6年
3 张福庆;;试析范仲淹词的“以悲为美”[A];2008年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孙维城;;“秀气胜韵,得之天然”——晏几道词艺术分析[A];2008年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宗廷虎;;钱钟书的理解修辞理论[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下)[C];2002年
6 李儒大;;浅谈《水浒传》的叙事艺术[A];水浒争鸣(第十辑)[C];2008年
7 段军;耿光华;;动静相和 道技相谐——论“三言”的叙事结构[A];水浒争鸣(第十辑)[C];2008年
8 任永安;;古代通俗小说的命名方式及特点[A];水浒争鸣(第十一辑)[C];2009年
9 张素卿;;刘师培《左传》学的传承与嬗变[A];第二届传统中国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C];2007年
10 佴荣本;;文学史的文本与人本[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晓虹;《阅微草堂笔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明辉;魏晋士人政治心态类型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岳立松;晚清狭邪书写与京沪性别文化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董岭;艺术功能论[D];暨南大学;2001年
5 朱海燕;明清易代与话本小说的变迁[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6 郑f媐
本文编号:27580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7580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