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再复“文学主体性”理论生成及评价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I206.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邓树强;熊元义;;中国当代文艺理论的分歧及理论解决[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再复谈文学不可革命[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1999.5)[C];1999年
2 孙德喜;;姚雪垠与刘再复论争的反思[A];纪念姚雪垠百年诞辰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新文学学会第26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周志雄;;回顾刘再复与姚雪垠的论争——写在姚雪垠诞辰100周年之际[A];纪念姚雪垠百年诞辰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新文学学会第26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杨庆祥;;“主体论”与“新时期文学”的建构[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5 沈庆利;;问解“李R既四烟狻薄嫖觥端浪⒗健返囊帐醢旅豙A];“辛亥百年与四川小说创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当代文坛》2011年增刊)[C];2011年
6 陈雪虎;;人文之维及其当代面对:文论美学30年回望[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7 程光炜;;一个被重构的“西方”——从“现代西方学术文库”看八十年代的知识范式[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8 黄平;;“文本”与“人”的歧途——“新批评”与八十年代“文学本体论”[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9 吴永平;;姚雪垠创作年谱[A];纪念姚雪垠百年诞辰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新文学学会第26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中国大陆当代文学理论批评史》在台出版[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1999.5)[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杜浩(书评人);“年度杰出作家”推崇文学信仰[N];中国图书商报;2011年
2 沈敏特;回望百年的历史焦虑[N];文汇报;2011年
3 赵稀方;继承传统 再创辉煌[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4 黄力之;重复式发展还是创造式发展[N];文艺报;2001年
5 吴炫 汤拥华;开创艺术思维研究的哲学境界[N];文艺报;2001年
6 深圳特区报记者 王绍培;薛忆沩:中国文学最迷人的异类[N];深圳特区报;2010年
7 陈嫣婧(书评人);真日本的悖论式真理[N];中国图书商报;2011年
8 王炳根;一个女大学生的“五四”表现[N];文艺报;2011年
9 张立国;韩少功的智者之思[N];北京日报;2002年
10 许阳;性情中人李泽厚[N];中国包装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周红兵;新时期前十年文论建设和理论资源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李春红;刘再复“启蒙文论”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3 李明彦;真实性话语的建构与新时期文学[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4 李春燕;新时期30年陕西文学批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祁永芳;新时期文艺学研究与自然科学方法[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6 罗绂文;李泽厚“情本体”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孟刚;刘再复文学主体性理论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1年
2 黄文祥;刘再复“文学主体性”理论回眸[D];苏州大学;2004年
3 李春红;论刘再复80年代文艺思想[D];苏州大学;2004年
4 黄亚妮;回归自身与走向自觉的文学批评[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娜;20世纪80年代文学人类本体论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6 马连花;困境与突围[D];暨南大学;2011年
7 施依秀;李泽厚学术思想初探[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8 杨雅星;寻找·漂泊·回归[D];青岛大学;2011年
9 周佳;新时期以来文学审美论的嬗变及其反思[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许丽;论新时期我国社会历史批评的转型[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7638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7638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