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自律:审美现代性的思想资源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蒋洪生;;雅克·朗西埃的艺术体制和当代政治艺术观[J];文艺理论研究;2012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振武;论“聊斋”创作的心灵流变[J];蒲松龄研究;2002年03期
2 黄晶;“异史氏”的“心灵史”——论《聊斋志异》中的压抑与幻想[J];蒲松龄研究;2004年01期
3 姚颖;现实世界的回归——析《聊斋》遇仙故事中的凡间男子[J];蒲松龄研究;2005年02期
4 李志红;高霞;;“人鬼情未了”在中国[J];蒲松龄研究;2005年04期
5 刘富伟;;女性造型:理想寄托与诗意拯救——明清才子佳人小说与《聊斋》情爱小说比较研究之二[J];蒲松龄研究;2006年02期
6 栗亮;;从《罗刹海市》看蒲松龄的人生理想[J];蒲松龄研究;2011年02期
7 朱振武;潜隐的心理:《聊斋》创作心态谈之三[J];蒲松龄研究;1998年01期
8 李立平;;探索音乐艺术的美学特征[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9 张虎;;“俄狄浦斯情结”的反思[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10 徐庆年;青年钱钟书与西方哲学[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熊辉;;简论郭沫若的“风韵译”观念及其历史意义——兼论20世纪中国翻译标准理论的演进[A];巴蜀作家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论文集[C];2006年
2 李建军;;文学之病与超越之路[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7.4)[C];2007年
3 胡澜卿;;虚伪的作品 真实的叙述——对余华与罗伯-格列耶作品的比较[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7.4)[C];2007年
4 陈卫;;含混与现代汉诗写作:以卞之琳三十年代诗歌为例[A];21世纪中国现代诗第五届研讨会暨“现代诗创作研究技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沈健;;西塞娜:一个诗歌意象的精神分析——沈泽宜诗歌解读[A];21世纪中国现代诗第五届研讨会暨“现代诗创作研究技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孙斌;张艳芬;;谁之道德与何种现代化——儒家道德与现代化问题[A];第二届中国南北哲学论坛暨“哲学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刘璐;;无韵诗章:论伍尔夫小说的诗化特质[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王艳;;作为艺术研究视角的日常生活——新生代美术中日常生活表现的拯救路径[A];2010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10年
9 董学文;;马克思的意识形态学说与文学本质问题——兼及“审美意识形态论”分析[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10 陈诚;;“审美意识形态”文学本质论浅析[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勇;解构批评:形态与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军政;中国古代词学批评方法论[D];南开大学;2010年
3 卢玉卿;文学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廖述务;身体:美学的与实践的[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占伟;布尔迪厄文艺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姜燕;汉语口语美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丁可;艺舟双辑:理性与直觉[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8 徐鹏;论传播技术发展视野下的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D];吉林大学;2011年
9 王萍;凝视自然的心灵书写[D];吉林大学;2011年
10 江冬梅;生命·艺术·直觉[D];西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健;雅克·拉康的文学伦理学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苏红;论绘画中的“儿童画”情结[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3 吕莹莹;论毛姆的自由观[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崔龙范;德国表现主义对中国新表现主义油画的影响[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胡牧;从承继到创新,从启蒙到娱乐[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6 毕小蕊;中西方“移情说”物我关系差异探源[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7 王佳佳;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批评在中国的发展与实践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菲;以色象形[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娜娜;萨特诗学选择观念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10 张宜琳;茨威格与施蛰存小说女性人物心理探析[D];江南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国丽芸;;论“为艺术而艺术”之当代合法性[J];作家;2008年02期
2 周海玲;;审美现代性与“人工制品”——对艺术终结之后艺术的人类学思考[J];广西社会科学;2011年03期
3 杜莹杰;;后现代语境中视觉文化的审美现代性[J];北方论丛;2010年02期
4 宋世明;;“为艺术而艺术”:一场审美现代性的扩容运动[J];求是学刊;2006年03期
5 何建良;;“现代性”视域中的“艺术终结”[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6 王杰;审美现代性:马克思主义的提问方式与当代文学实践[J];文艺研究;2000年04期
7 陈源;艺术自律性范畴的再思考[J];江汉论坛;2004年02期
8 李世涛;;对西方现代性与西方审美现代性的阐释[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9 段吉方;;艺术的终结与审美的期待——“艺术终结”之后的美学思考[J];思想战线;2009年04期
10 刘亚斌;;审美现代性话语与文学的歧途[J];艺术广角;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钱中文;;我国文学理论与美学审美现代性的发动——评梁启超的“新民”、“美术人”思想[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黄云霞;文学“反智”得失谈[N];文艺报;2009年
2 庄锡华;文艺与现代化[N];中华读书报;2002年
3 欧阳友权;人民文学,应该重新出发[N];文艺报;2004年
4 (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 陆贵山;社会的现代化与文学的现代性[N];中华读书报;2002年
5 恒沙;现代性视野中的文学制度研究[N];中华读书报;2002年
6 陆贵山;唯物史观与文艺创作[N];人民日报;2009年
7 冯毓云 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反艺术”媒介革命的文化隐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傅其林;阿格妮丝·赫勒审美现代性思想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2 寇鹏程;作为审美范式的古典、浪漫与现代的概念[D];复旦大学;2004年
3 杨建国;审美现代性视野中的雅各布森诗学[D];南京大学;2011年
4 冯莎;艺术在别处[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肖伟胜;现代性困境中的极端体验[D];南京大学;2003年
6 邹跃进;观念与艺术[D];中央美术学院;2002年
7 石文颖;简单社会神性观念及其文艺理论意义[D];南开大学;2012年
8 刘志;思与诗的张力[D];浙江大学;2005年
9 孙利军;作为真理性内容的艺术作品[D];中国人民大学;2004年
10 陈晓娟;意境:艺术之为艺术[D];东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怀远;现代性视域下艺术自律问题研究[D];吉首大学;2012年
2 胡小燕;艺术自律的困境[D];西北大学;2010年
3 侯新兵;新时期审美现代性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4 徐辉;现代性现象及其悖论[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5 周静洋;落选者沙龙:不可治理之物[D];中国美术学院;2012年
6 王昌树;交往理性视阈中的文化构想[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7 李乖宁;审美对象的现象学阐释[D];西北大学;2004年
8 赵晋芳;论鲍曼的现代性[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王圣华;布迪厄的艺术场理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刘麒麟;家园下的张力[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7641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764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