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信息时代色彩学研究的发展与走向

发布时间:2017-03-30 18:15

  本文关键词:信息时代色彩学研究的发展与走向,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色彩研究是一个具有悠久传统的艺术课题。早在17世纪,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就利用太阳光进行了"光的色散"实验。20世纪初以来,色彩研究上升为系统的色彩理论,先后出现了蒙塞尔、CIE、PCCS、NCS以及中国颜色体系等不同色彩系统。我国的色彩应用也在传统纺织行业的基础上,扩展到印刷业、制造业和城市色彩规划等新的领域。但是,我国高校的艺术色彩教学还不尽人意,基本停留在20世纪中叶的水平。21世纪的色彩学研究,将会广泛依托信息化平台和数字技术,向更广阔的领域发展:色彩本体论研究将不断深入,具有中国特色的色彩情感研究将浮出水面,色彩应用将深入到相关产业的深层,成为产业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作者单位】: 深圳大学传播学院;
【关键词】色彩学 色彩研究 色彩教学 数字媒体
【基金】: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珠江三角洲数字创意产业的发展路径与核心竞争力研究”(09JDXM86002) 2010年度深圳市基础研究计划项目“中国人色彩情感可视化及其动画游戏中的数字色彩技术应用”研究成果之一(JC201005280513A)
【分类号】:J063
【正文快照】: 一、色彩研究与产业的关系色彩学的发展与色彩媒介密切相关,色彩领域每一次大的媒介变革,都促使色彩学向前迈进一大步。1666年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利用太阳光进行了著名的“光的色散”实验,用事实证实了白光是由红、橙、黄、绿、青、蓝、紫序列的不同色光复合而成的。由此超越了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孙菁;潘长学;;感性工学在产品配色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包装工程;2007年05期

2 陈登凯;王可;陆长德;;基于三维语义空间的色彩设计方法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8年07期

3 田少煦;李陵;;信息时代视觉传达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创新——以国家精品课程《数字色彩》为例[J];美术学报;2011年06期

4 刘瑜;金杨;张晓帆;;高保真六色印刷复制色域分析[J];中国印刷与包装研究;2010年S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孙琦;;消费电子产品的情感化设计[J];包装工程;2009年11期

2 张慧姝;;基于感性工学研究的热计量器设计[J];包装工程;2010年12期

3 陈祖建;关惠元;;基于感性工学的家具设计方案评价[J];工程图学学报;2009年04期

4 陈亮;;购买行为中产品各要素影响力之比较方法探究[J];设计艺术研究;2012年02期

5 刘肖健;李桂琴;孙守迁;;基于交互式遗传算法的产品配色设计[J];机械工程学报;2009年10期

6 周志勇;孙会;;基于感性工学的通信终端视觉情感体验量化分析[J];上海电机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7 侯晓鹏;余隋怀;赵雯;;感性工学的产品材质CAID系统研究[J];现代制造工程;2008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田少煦;;信息时代色彩学研究的发展与走向[A];纪念中国流行色协会成立三十周年:2012中国流行色协会学术年会学术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丁满;基于意象的产品色彩设计模型与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2 滕兆媛;基于设计因素的男装色彩研究[D];东华大学;2012年

3 王海文;多光谱颜色复制的关键技术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耿明名;网页UI设计中的沟通艺术[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2 马丽娜;大学生气质类型与微型轿车色彩偏好及意象研究[D];江南大学;2011年

3 丁寅;产品造型感知意象及其在产品设计中的创新性应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4 赵Pr;基于感性工学与色彩心理学的2.5维UI界面设计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5 臧青;基于感性工学的西安地区女装品牌感性价值体系模型研究[D];武汉纺织大学;2012年

6 安微;基于感性工学的产品实例表达方法研究[D];北京服装学院;2008年

7 祝海峰;面向应用的可扩展感性工学集成系统研究与实现[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8 刘改云;轿车产品感觉特性设计支持技术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9 方华;铜版纸喷墨墨水的性能分析及改进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10 吴波;虚拟现实技术在家电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月恩;;“语意描述”研究在产品形态设计中的应用[J];包装工程;2006年04期

2 史瑞芝;曹朝辉;;基于7色高保真彩色印刷的颜色分色模型[J];测绘科学;2007年05期

3 侯诣周;;高保真印刷技术告诉我们什么[J];广东印刷;2005年06期

4 何宏;张笠峥;;高保真印刷技术探秘[J];今日印刷;2007年06期

5 张咏梅;略论色彩与情感[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5期

6 李砚祖;设计新理念:感性工学[J];新美术;2003年04期

7 汪珊珊;;高保真印刷技术[J];印刷世界;2008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妍;基于语义空间的计算机辅助色彩设计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梅;;谈近代色彩学说的应用与现代色彩教学[J];艺术教育;2007年02期

2 安滨;版画系色彩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新美术;1996年02期

3 郭曼琳;;《构成色彩》的魅力[J];美术之友;2009年02期

4 张存刚;;版画专业色彩教学初探[J];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5 田少煦;孙欣;;“数字色彩”系统及其课程创新与发展[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7年01期

6 道格拉斯E.米勒;程远;;歌德色彩研究新论:英译本《色彩学》[J];新美术;2011年03期

7 西平;;色彩科学的新发现[J];科教文汇;2005年Z1期

8 杨大伟;;基于设计基础的色彩教学[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0年03期

9 宋建明;;法国色彩研究领域的新趋势[J];新美术;1992年03期

10 封楚方;辨色力的最佳时期与色彩教学[J];美术研究;198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京生;;关于中国色彩设计教育的思考[A];色彩科学应用与发展——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严晨;;数字媒体出版物的价值取向思考[A];中国编辑研究(2009)[C];2010年

3 郑良斌;程明智;刘华群;;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实践能力探讨[A];第一届全国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规范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刘华群;何薇;程明智;郑良斌;;从德国媒体教育看我国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建设与发展[A];第一届全国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规范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杨梅;;浅谈智能电视的发展与普及对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发展的影响[A];全国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徐晓雄;刘景福;;数字媒体技术人才培养方案的探索与实践——以宁波大学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为例[A];全国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张繁;莫平平;;数字媒体专业教育分析与探索[A];全国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李四达;;方兴未艾的高校数字媒体艺术教育——《数字媒体艺术概论》作者心得[A];探索的脚步——“十一五”北京高等教育教材建设论文集[C];2010年

9 蔡兴泉;张俊;李晋宏;;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与探讨[A];第一届全国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规范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胡杰;冉学平;秦明忠;;构建数字媒体教育“三位一体”的实验(实践)教学模式[A];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1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徐瑞哲;传统媒体亮出“数字外衣”[N];解放日报;2006年

2 记者 谢作昱;数字媒体技术产业化存在三大瓶颈[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6年

3 文莉莎;户外数字媒体正经历拐点“无广告时代”即将来临[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4 生小刚;数字媒体张扬创新活力[N];文汇报;2007年

5 程诵 报纸编辑;数字媒体将“淹没”传统报纸[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6 ;第一财经进军数字媒体 推出全新服务品牌“ONE.”[N];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7 记者 丰捷;专家研讨数字媒体教学[N];光明日报;2003年

8 见习记者 张莹;数字化:媒体发展的高速路[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9 记者 胡宇芬 刘爱民;产值150亿世界争一流[N];湖南日报;2005年

10 乐琰;数字媒体强迫营销感吓退消费者[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科峰;数字媒体内容保护系统的关键技术与评测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2 刘立刚;开放环境下数字版权保护安全协议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3 罗颖;意象与色彩[D];中国美术学院;2010年

4 黄铁军;计算、通信、消费电子、内容、社群的融合技术[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计算技术研究所);2001年

5 李京兵;基于变换域抗几何攻击数字水印算法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6 张春华;论西方色彩的理论与实践—有关油画色彩的两对关键问题[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7 王可;计算机辅助色彩设计理论和方法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7年

8 王征;数码交互艺术创作论[D];上海大学;2011年

9 杜江;信息隐藏与数字水印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1年

10 杜森;现代海报设计中的色彩表现[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翔;基于数字媒体的企业识别系统研究[D];湖南大学;2004年

2 冯豪博;数字媒体影像隐性控制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汪俊杰;数字媒体内容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4 李珊珊;电子杂志版面设计的应用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8年

5 袁超;中国数字媒体中的广告艺术研究[D];江南大学;2008年

6 王壬;国外数字媒体产业集群的系统性研究[D];东华大学;2007年

7 贺宏良;《中国电脑教育报》经营模式变革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8 彭利娟;数字化企业形象识别的分析与设计[D];山东大学;2009年

9 易凌云;我国数字媒体专业本科核心课程体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10 罗茜尹;20世纪中国设计色彩教育进程述评[D];中央美术学院;2008年


  本文关键词:信息时代色彩学研究的发展与走向,,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77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777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8ab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