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论文学创作发生论的物感说

发布时间:2020-08-08 04:05
【摘要】: 在天人合一的传统思维框架中,中国形成了自己的文学创作发生理论——“物感说”。本文从“心”、“物”关系的角度,论述了“物感说”在创作发生过程中主体心里的四个发展阶段。 首先,人具有感物的能力,当客观事物作用于主观心灵时,主体因物所感,情感油然而生。 其次,主体应物起思,所见之物被主体心化,并且被心化的物象因不同的主体和主体不断变化的情感而带有不同色彩。 再次,主体情感并未至此停止不前,而是不断兴发,触类旁通,达到神与物游的精神状态,对眼前的客观事物进行主观改造。 最后,主体在之前的情感积聚下,灵感来临,产生非说不可的创作冲动,进而进行文学创作。 在这个过程中,主体感物的程度一层深似一层,最终在灵感状态下,投笔进行创作,将主体之情用文字的方式表现出来。 “赋、比、兴”是心物相互作用的三种表现形式,“兴”最能够引起主体的创作冲动,是创作发生的最佳状态,古往今来大多好文章多出于此种状态之下。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I206.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高翎;“物感说”与“摹仿说”——从主客关系看二者的创作论[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2 张柯;;六朝文论中的感物说[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3 郭丽平;陆机《文赋》的感物观及其诗歌创作[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4 王树人;;中国的“象思维”及其原创性问题[J];学术月刊;2006年01期

5 徐文茂;“文已尽而意有余”辨──论钟嵘《诗品》中的“兴”[J];学术月刊;2000年12期

6 伍宝娟;“物感”说对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影响[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7 陈伯海;释“感兴”——中国诗学的生命发动论[J];文艺理论研究;2005年05期



本文编号:27850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7850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df7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