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文气”论解读及现代价值阐释

发布时间:2020-08-21 08:56
【摘要】: “文气”是中国古代文艺理论中非常重要的范畴。在中国古代文论史上,它一方面地位重要,大多数艺术家、理论家都将其纳入研究的视野;另一方面内涵丰富且独特,涉及创作主体、文学作品和文学批评等领域,在西方文艺学中难以找到和它相近或对应的理论术语。 许多现代学者对“文气”论进行了有益且比较深入的探讨和研究,或做整体性的描述研究,如对“文气”形成发展的文脉历程做理论梳理;或对其进行某一理论侧面的探讨,如对它的源流进行论述,对其生命意识、生命精神进行研究;或者对某一文论家的具体理论进行单独阐释。但在“文气”内涵界定、总体特征和价值层面的关注上,研究则相对较少、不够系统全面。 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力图对其内涵做出界定,并重点探讨“文气”的总体特征和价值层面上的意义。以往的研究过多地看重其某一方面的内涵,如作家的才性,作品的气势、风格等,没有对“文气”的内涵进行多方面、全方位的解读,故有失偏颇和遗漏。本文认为从作家、作品两个方面入手,从其理论功能的内在指向性出发,可以相对全面地把握“文气”的内涵。为了更加清晰地认识“文气”论,对其特征进行总结概括性的研究是有必要的。“文气”具有整体贯通性、生命特质、可“养”而得、“和”的文化因子等特征,这些都与古代“气”论哲学及其漫长的发展历史直接相关。现代价值的阐释侧重从作家人格建设、文学创作、文学批评等方面来展开,分别得出了一些对当代文论建设具有借鉴意义的结论。 本文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重点探讨“文气”论渊源,论述“气”如何由文字学意义上的“气”变为哲学范畴的“气”,再被援引到创作主体和文艺上形成“文气”。第二部分主要厘清“文气”的文脉历程。第三部分对“文气”内涵的五种观点做理论剖析,并对“文气”的内在指向性来进行探讨。第四部分对“文气”的特征进行归纳和分析。第五部分重点从创作主体人格、文学创作、文学批评三个方面对“文气论”的现代价值进行阐释。
【学位授予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I206.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彩梅;冯瑞珍;;苏辙“文气”说论析[J];河北学刊;2011年04期

2 王娜;;作家神气与作品文气的关系浅论[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1年08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黄建和;;含英咀华,修养文气——高中语文教学培养学生文气之浅见[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上海卷)[C];2010年

2 柳崇健;刘英;;我国水文气象学与水资源学的若干新进展[A];大气科学发展战略——中国气象学会第25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范敬宜;浩然之气扑面来[N];中国经营报;2004年

2 杨承;古砚四品[N];人民政协报;2003年

3 ;深宅礼义[N];山西日报;2004年

4 本报记者 吴晓红;贴着百姓的要求走[N];苏州日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穆宏志;风入松尝试连锁[N];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

6 ;关肇邺:建筑岂能无魂 [N];中国建设报;2002年

7 王泉根;文学教授的资质[N];中华读书报;2003年

8 王犁;期待中的歌唱[N];中国文化报;2003年

9 孙郁;惦念的力量[N];中华读书报;2003年

10 ;DVD寻求外观变革[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毛德胜;苏洵古文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张俊利;“文气”论解读及现代价值阐释[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2 马振国;文气论的主体特征及美学价值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3 孙宁;“文气”的生命内涵与美学意蕴[D];西北大学;2002年

4 储小英;从“气”到“文气”的演变[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5 卓霞;生命律动的和谐美[D];浙江师范大学;2005年

6 冯宇;三曹文气成因探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7 晏志萍;论中学文言文诵读教学[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8 郑永晓;黄庭坚的诗论与晚年诗歌创作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9 杨德;“文气”论与中国士人的言说方式[D];暨南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7991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7991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245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