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清”从人物品藻到诗文品鉴的流变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I206.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园;说东坡词中的“清”[J];文学遗产;2005年03期
2 邹显树;清——一个重要的美学概念[J];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4年Z1期
3 苏晓威,郭洪涛;论韦应物五言诗诗风的“清”[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4 张勇;《世说新语》中的“清”范畴[J];东疆学刊;2005年01期
5 杨升之;“清”:魏晋士人的社会生活理念[J];许昌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6 李伟力;;浅说“清”与魏晋审美精神[J];艺术教育;2009年05期
7 蒋寅;古典诗学中“清”的概念[J];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01期
8 宋红霞;浅论中古审美“清”尚[J];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9 王新霞;《诗》《骚》中“清”字的审美意义[J];修辞学习;2000年03期
10 瑞祥 ,开宏;每逢佳节倍思“清”[J];山东农机化;200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耀明;李国英;;面板堆石坝堆石体的流变与湿化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卷[C];2002年
2 寒声;;从三晋傩戏看中原傩戏的流变[A];三晋文化研究论丛(第一辑)[C];1994年
3 王建华;陈锦剑;裴捷;;考虑固结流变的框架-筏板-土的共同作用[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3年
4 梅国雄;殷建华;;土体固结流变耦合模型[A];中国化学会、中国力学学会第九届全国流变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8年
5 孙同臣;董侠;陈凤华;周勇;王笃金;韩志超;;剪切场下聚丙烯/有机改性蒙脱土的取向结晶行为研究[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9年
6 岳秀;陈晓;;含植物甾醇表面活性剂在离子液体中的相行为[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3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7 赵星飞;熊犍;叶君;;纤维素/ZnCI_2溶液体系的临界浓度[A];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7年
8 何满潮;江玉生;徐华禄;;软岩工程力学的基本问题[A];面向21世纪的岩石力学与工程: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四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1996年
9 安林;康永林;许晨阳;肖邦国;孙建林;;AZ91镁合金半固态流变压铸的试验研究[A];第八届全国塑性加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10 何满仓;;论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演进与流变[A];陕西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玲玲;谭论;沈变“换流变”技术取得重大突破[N];中国机电日报;2002年
2 本报记者 熊晨;基金业:“清”与“不清”的边缘[N];财会信报;2005年
3 杭舟;杭派别墅流变也从容[N];中国房地产报;2004年
4 丁相顺 邱金枝;古代监察制度及其流变[N];人民法院报;2002年
5 朱锷;日本海报设计风格的流变[N];文艺报;2001年
6 朱锷;日本海报设计风格的流变(待续)[N];文艺报;2001年
7 朱锷;日本海报设计风格的流变(待续)[N];文艺报;2001年
8 本报记者 贾玉宝;三大梯队四年流变:深圳银行业升降图谱[N];21世纪经济报道;2005年
9 朱锷;日本海报设计风格的流变(待续)[N];文艺报;2001年
10 朱锷;日本海报设计风格的流变(待续)[N];文艺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但昭彬;话语权与教育宗旨之共变[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2 郑晓霞;唐代科举诗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金红;意识流艺术在中国新时期小说中的流变[D];苏州大学;2006年
4 高志;材料[液—固]流变界面传热机理与高梯度温变成型界面的建立[D];中南大学;2001年
5 赫广霖;戏曲与儒学[D];山东大学;2005年
6 魏燕彦;水性紫外光固化聚氨酯丙烯酸酯[D];浙江大学;2005年
7 张晓霞;中国古代植物装饰纹样发展源流[D];苏州大学;2005年
8 郭肖青;海藻纤维的制备及结构与性能研究[D];青岛大学;2007年
9 韩永胜;中国现代教育小说概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10 郑向敏;中国古代旅馆流变[D];厦门大学;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春梅;西方民族主义教育思想研究:流变及省察[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2 郭琦;我国中学语文教材的流变与前瞻[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崔颖;论90年代女性小说中的男性形象及其文化内涵[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程兵;两汉骚体赋研究[D];安徽大学;2005年
5 罗香妹;我国电视新闻受众角色流变初探[D];中南大学;2005年
6 黄耀红;新中国中学文学教育的流变与反思[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郑瑜;城市妓女形象之嬗变[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姚青华;“应物象形”与“以物观我”[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9 陈君丽;公安派及其“性灵说”流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10 赵海丽;中国社会转型期民间信仰的流变及价值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8034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8034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