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刘挚及其诗歌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7 01:51
   刘挚(1030——1097),字莘老,永静军东光(今属河北)人。刘挚在北宋政治、文学上都颇具影响力,但一直以来都没有能够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力图对刘挚进行较为全面的研究,首先考证生平,编订年谱,然后在此基础上探讨其诗歌创作独有的风格与艺术成就,揭示其在北宋文学史上的地位。 刘挚一生大部分时间都被卷入新旧党争之中。在北宋中后期几次大的政治事件中,刘挚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一生之中也因此多次遭受打击,仕途坎坷。这使他更加关注自身生存状况和个体价值。对归隐的向往和病老的哀叹,成为其心态的典型表现,这种心态对他的创作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刘挚喜“清”,诗歌创作也追求“清”的审美风格。他的诗歌呈现出清新、清雄、清寒等多样化的风格。他在诗中经常运用水、雨、云、秋等意象,使其诗歌呈现出多姿多彩的清美风格。刘挚尚“清”审美祈向具有多方面的原因,和他的人格风尚、生活方式都有关系,也是北宋文风以及与其交游友人影响的结果。 刘挚诗歌还具有“平淡”之美,他从理论到实践完成了自己对于“平淡”美的艺术追求。他的诗歌无论从情感、还是从形式特征上,都具有“平淡”的美学特征。他为这一诗歌审美理想在北宋的最终确立,并成为有宋一代的审美风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刘挚重视诗歌创作,将其提高到与致功王侯相媲美的价值高度。他一生勤奋作诗,努力追求诗歌艺术,以“苦吟”的方式创作诗歌,精心锤炼,刻意雕琢,同时转益多师,注意吸取前代诗人的优秀成果,从而自成一家,在北宋诗歌史上占据一定地位。
【学位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0
【中图分类】:I206.2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研究价值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北宋党争与刘挚诗歌创作
    第一节 北宋党争与诗人的坎坷命运
    第二节 归隐心态下的诗歌创作
    第三节 病老心态下的诗歌创作
第二章 刘挚诗歌尚“清”的审美祈向
    第一节 诗歌风格之清的三种类型
    第二节 诗歌意象之清
    第三节 刘挚诗歌尚“清”的原因
第三章 刘挚的“平淡”诗美观及其实践
    第一节 贬谪与“平淡”诗美观的提出及其意义
    第二节 “平淡”美的情感特征
    第三节 “平淡”美的形式特征
第四章 刘挚诗歌创作观念及艺术手法
    第一节 刘挚诗歌创作观念
    第二节 刘挚诗歌艺术手法
    第三节 刘挚诗歌的艺术渊源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刘挚年谱
    附录二:主要参考书目
    附录三:主要参考论文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参考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俊丽;宋诗作者队伍的定量分析[D];武汉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8578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8578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0ce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