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黄初文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7 11:11
   黄初文学介于建安文学和正始文学之间。第一,从前人零散的诗文品评来看,黄初是一个有影响的时期,而且还是一个文学水平比较高的时期;第二,从作家来看,建安七子已凋零,正始文人尚未出现,故黄初文学即使不是一个独立的文学阶段,亦是一个重要过渡时期;第三,从文学理论和文学创作来讲,这个时期所表现出的特征,关注的问题和涉及的内容都表现出了明显的独立性。从文学史的研究来看,过去将黄初作为建安后期。就我所知,目前还没有人将它作为一个独立的整体进行总体关照和审美把握,没有人指出其总体特征,以及它在建安文学转化成正始文学中的过渡作用和演变过程。本文试图从这些方面进行研究。一、从研究文本入手,主要是根据陆侃如《中古文学系年》和自己的考证,尽可能列出黄初作家作品,然后逐篇阅读,归纳出黄初文学的题材内容。二、采用“知人论世”的方法,将文本研究和史料考辨结合起来,更好地理解作品的主旨,揭示黄初文学生成的社会因素。三、将黄初文学放进文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通过比较,揭示出黄初文学在文学史上承前启后的作用,从而揭示出它的时代特征。
【学位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4
【中图分类】:I206.2
【文章目录】:
绪 论
第一章 黄初文学生成因素
    第一节 社会因素
    第二节 文论影响
第二章 黄初文学的题材内容
    第一节 政治得失
    第二节 个人感怀
第三章 黄初文学的时代特征
    第一节 重生命
    第二节 重抒情
    第三节 重审美
第四章 黄初文学的继承与发展
    第一节 思想继承与发展
    第二节 审美继承与发展
第五章 黄初文学的影响
    第一节 思想影响
    第二节 审美影响
结 语
注 释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 谢
提要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福铸;释“昏”[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1994年01期

2 彭礼贤;论九十年代初文艺上的“左”倾思潮[J];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1994年02期

3 邱兴雄;;从心而作——我画水中天[J];美术观察;2006年03期

4 魏雯雯;;中国陶瓷中的明珠──唐三彩[J];时代人物;2008年03期

5 吴健青;;《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文化走向漫谈[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9年07期

6 郑俊;;“高鸿决汉,孤鹘破霜”——浅论鲍照乐府诗的继承与开创[J];宜宾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7 胡文和 ,刘长久;四川摩崖石刻佛教造像题材内容初探[J];四川文物;1987年03期

8 汪启明;章太炎的转注假借理论和他的字源学(中)[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1989年04期

9 贺西林;;东周画像铜器题材内容的演变[J];文博;1989年06期

10 赵青;《聊斋志异》在题材内容上对唐传奇的继承与发展[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倪懷慶;字詞關係與詞源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刘铁群;现代都市未成型时期的市民文学[D];河南大学;2002年

3 辛杨;新经济增长点开发理论与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4 霍明宇;宋代令词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5 张自华;温庭筠诗歌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方俊;建设项目工程变更控制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7 张志勇;唐代颂赞文体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8 郑春兰;甲骨文核心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9 凌宪初;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西方音乐伦理的精神意蕴[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彭文良;苏轼诗词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际斌;黄初文学研究[D];湘潭大学;2004年

2 徐娟;唐前内地汉文学中的云南题材[D];云南大学;2011年

3 马宇飞;理想世界的建构与现代性的失落[D];黑龙江大学;2002年

4 王敏;宋代婴戏题材绘画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5 黄明芳;汉代异类相恋题材研究[D];漳州师范学院;2012年

6 朱思敏;唐代文言小说佛教题材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萌;论中国古代文学文本意义的生成因素[D];中南大学;2007年

8 李铁青;论叶燮的诗性智慧[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9 张平;迕世文章今犹在  一腔畸愤几人知——徐渭诗歌论[D];苏州大学;2004年

10 朱宏芬;江淹赋试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8584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8584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fe7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