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年代中国“文化研究”的兴起、现状及前景
发布时间:2020-10-27 18:44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文化研究”成为主导西方学术的社会文化思潮。进入90年代,中国社会转型的现实文化土壤呼唤本土的“文化研究”。本文即是对中国本土“文化研究”的成因、现状及未来前景的考察。论文除导言外,共分为四部分。 导言部分旨在厘清“文化研究”的内涵,以匡正学术界对这一概念的混乱认识。 第一部分回顾了西方“文化研究”的兴起语境和理论渊源。指出了社会转型和大众文化是西方(英国)“文化研究”形成的现实语境,而文化主义传统和英国新左派运动与“文化研究”有着某种渊源关系。 第二部分从社会文化转型和大众文化兴起、市场经济和科技革命、文艺学的文化转向等方面,分析了90年代中国“文化研究”兴起的历史动因,指出,中国“文化研究”的兴起,具有现实必然性。 第三部分着重分析了中国“文化研究”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90年代中国的“文化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并形成了“文化研究与文学研究的关系”、“大众文化与传媒”、“田野工作与个案研究”、“后现代与后殖民研究”和“研究泛论”等几方面的论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文化研究”中存在的研究者身份单一、重西轻中、理论创新不足及学术立场上的价值削平等问题。 第四部分从对于当前文艺学研究转向方面所具有的重要参照价值和方法论意义角度,考察“文化研究”的当代意义和理论前景。
【学位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3
【中图分类】:I206.09
【文章目录】:
引论
第一部分 西方“文化研究”理论回顾
第二部分 中国“文化研究”兴起的语境及历史动因
一、 社会文化转型和大众文化兴起呼唤中国的“文化研究”
二、 市场经济和科技革命改变了文化生态
三、 文艺学转向的必然选择
第三部分 现状与反思
一、 在译介中走向中国的“文化研究”
二、 研究论域
三、 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四部分 “生存还是幻灭”
一、 文学研究面对文化研究的挑战
二、 “敢问路在何方”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本文编号:2858907
【学位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3
【中图分类】:I206.09
【文章目录】:
引论
第一部分 西方“文化研究”理论回顾
第二部分 中国“文化研究”兴起的语境及历史动因
一、 社会文化转型和大众文化兴起呼唤中国的“文化研究”
二、 市场经济和科技革命改变了文化生态
三、 文艺学转向的必然选择
第三部分 现状与反思
一、 在译介中走向中国的“文化研究”
二、 研究论域
三、 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四部分 “生存还是幻灭”
一、 文学研究面对文化研究的挑战
二、 “敢问路在何方”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谢韦韦;杨辉;;课堂教学文化研究:内涵、对象、方式与价值[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罗生全;符号权力支配下的课程文化资本运作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章茜;教学中文化资本的传承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罗洁;《华文文学》对东南亚文学的传播与研究[D];汕头大学;2010年
3 谭安娜;教学文化十年研究的反思与展望[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589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8589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