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王小波的“顽趣”
发布时间:2020-10-31 14:03
王小波以“有趣”和“智慧”受到许多人的欢迎与重视,“有趣”无论是作为一种文风,还是一种境界,对于王小波及喜爱他的读者来说都是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王小波的“趣”包含了儿童视角、顽皮色彩和童真情怀,因而可以具体地定位为“顽趣”。通过“顽趣”,王小波为自己也为读者提供了一个自由自在的精神家园,这同样是一个引起心理兴奋的过程,过程的终点是他想要给予我们的真实。“顽趣”同样使我们得到一种“轻逸”和“纯粹”的享受,王小波用他那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恰到好处的构思、炉火纯青的语言功底营造了充满趣味的文字氛围,改变人们对小说的传统观念,减轻了小说历来被赋予的载道使命的分量,使其愈加轻逸纯粹。轻逸纯粹正是王小波对文学的期待,对作品的要求。王小波用“顽趣”引领读者接近真实,因此它也是关于存在的寓言,是处置绝望的独特方式,绝望在这里被绕开并遭到嘲讽,这是游戏也是迷宫,因它那不同于现实而具有的权力开放的魅力,使“顽趣”得以萌发并引人入胜。 王小波对“顽趣”的追求是为了寻找文学在最开始的时候给人类带来的安慰,这种追寻是一个从重到轻,从芜杂到纯粹的过程,在表达存在本身的同时,也具备了作为人性寓言的特有价值。它与生活真实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是王小波面对生活本身感到某种绝望时所选择的规避方式,这种扎根于存在的现实情感使“顽趣”截然有别于浅薄的笑话,所有的游戏与迷宫也并非节日才有的狂欢,它们没有特殊性,反而凭借其普通与寻常的优势正在使读者不断地靠近真实的细声,这就是王小波所热衷的“顽趣”以及本论文对其所作的论述的价值。
【学位单位】:华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7
【中图分类】:I206.7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趣”与“顽趣”
第一节 论“趣”及其价值
第二节 “顽趣”之根——“童趣”
第三节 “顽趣”前后——从“无趣”到“搞趣”
第二章 “顽趣”——从反抗到建构
第一节 “顽趣”栖于何处
第二节 “顽趣”与“恶习”
第三节 “顽趣”的目标——“轻逸”与“纯粹”
第三章 “顽趣”的建构方式——关于存在的寓言
第一节 反讽与绝望
第二节 游戏与迷宫
第三节 “无父”:父权对“顽趣”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64042
【学位单位】:华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7
【中图分类】:I206.7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趣”与“顽趣”
第一节 论“趣”及其价值
第二节 “顽趣”之根——“童趣”
第三节 “顽趣”前后——从“无趣”到“搞趣”
第二章 “顽趣”——从反抗到建构
第一节 “顽趣”栖于何处
第二节 “顽趣”与“恶习”
第三节 “顽趣”的目标——“轻逸”与“纯粹”
第三章 “顽趣”的建构方式——关于存在的寓言
第一节 反讽与绝望
第二节 游戏与迷宫
第三节 “无父”:父权对“顽趣”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萍萍;别样的风景——论当代同性恋小说的特征和意义[J];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4年04期
2 李慧敏;“虚构之美”和“无中生有”——对《万寿寺》的叙事技巧及审美效果分析[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3 李娜;狂欢化的历史传奇小说——王小波《青铜时代》研读[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4 易晖;旷野上的漫游——读王小波[J];北京社会科学;1998年04期
5 胡家荣;文革记忆的另一种叙述——王小波《黄金时代》解读[J];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5年02期
6 李世杰;;反抗无趣:王小波的文学精神略论[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7 张慧敏;一个特殊的文化现象——王小波死后的追念与活着的作品[J];当代作家评论;2001年03期
8 房伟;游戏:投向无趣人生的智慧之矛——论王小波小说中的游戏精神[J];当代作家评论;2005年01期
9 戴锦华;智者戏谑──阅读王小波[J];当代作家评论;1998年02期
10 郭小东;中国知青文学的另类书写——论非主流倾向的现状表述[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本文编号:28640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8640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