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男像女”:中国文学经典中的一种人格范型

发布时间:2020-11-15 05:03
   “男像女”的人物形象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时常出现。通过对这些人物形象的分析和研究,发现它们共同的特点,并提炼出“男像女”的人格范型这一概念。论文旨在通过对“男像女”人格范型的表现、形成的原因、对现实社会的影响这三方面的梳理和分析,让读者更加全面而深刻地了解这一人格范型。 首先,在提出人格范型这一概念的基础上,阐明这种人格范型的表现。“男像女”人格范型不仅表现在人物的外在形象上,更重要地体现在人物的行为方式和心理意识之中。文章结合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诗词、小说、戏剧、民间文学中出现的实例,具体加以分析。 其次,着重分析这一人格范型形成的原因。中国由来已久的“女性崇拜”的民族心理,是其形成的主要原因。用荣格的集体无意识以及原型理论可以较好地阐释这种心理的生成。中国特有的儒家、道家、佛家学说为这一现象的产生提供了哲学依据。而中国崇尚阴柔、注重情感、强调中和的美学特点和中国几千年来形成的封建专制制度及宗法伦理是这一现象产生的另外原因。 最后,论述“男像女”的人格范型对中国当代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这一人格范型不仅影响了当代的审美活动,还对传统男人的社会角色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并且预示着一个“男色时代”的到来。
【学位单位】:燕山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8
【中图分类】:I206.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言
第1章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表现
    1.1 “男像女”的人格范型
        1.1.1 形象
        1.1.2 行为
        1.1.3 心理
    1.2 中国文学经典中的“男像女”
        1.2.1 古代诗词
        1.2.2 戏剧文学
        1.2.3 古代小说
        1.2.4 民间文学
    1.3 本章小结
第2章 产生的原因
    2.1 神话学的阐释
        2.1.1 昆仑山——女性和母体的象征
        2.1.2 女娲造人与补天——中国的“创世说”
        2.1.3 嫦娥奔月——月亮崇拜
    2.2 原型理论的分析
        2.2.1 集体无意识
        2.2.2 原型理论
        2.2.3 男性的阿尼玛原型
    2.3 传统哲学的影响
        2.3.1 儒:中庸之道,温柔敦厚
        2.3.2 道:知其雄,守其雌,以柔克刚
        2.3.3 释:慈悲为怀,无欲无求,凡事忍让
    2.4 美学理想的追求
        2.4.1 西方推崇阳刚与崇高,中国追求阴柔和秀美
        2.4.2 西方主理智,中国重情感
    2.5 社会历史的塑造
        2.5.1 中国封建专制体制对文人的压抑
        2.5.2 中国封建社会纲常伦理的束缚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对当下社会的影响
    3.1 对审美活动的影响
        3.1.1 传统审美观对男性美的界定
        3.1.2 当今社会“女性化”男人受到追捧
        3.1.3 中性美大行其道
    3.2 对传统的男人社会角色的冲击
        3.2.1 现代男人的职场角色
        3.2.2 现代男人的家庭角色
    3.3 男色时代的到来
        3.3.1 古代社会有关“男色”的记载
        3.3.2 现代社会“男色时代”的到来
    3.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庆新;;从后现代历史小说的指涉问题看有关欧美文论[J];欧美文学论丛;2004年00期

2 王欣;;神话传说中父亲原型和母亲原型的思考[J];人力资源管理;2011年07期

3 王建平;汉诗英译中的格式塔艺术空白处理[J];外语学刊;2005年04期

4 孟瑾,冯斗;古诗格式塔意象和意境的传递[J];外语学刊;2005年04期

5 刘吟舟;;文本与人和人的世界——原型分析视野中的《罗生门》[J];外语学刊;2006年05期

6 魏瑾;;李杜诗篇的人文意蕴与英译策略[J];外语学刊;2009年03期

7 熊哲宏;;论性、爱情与婚姻的功能独立性——关于柏拉图《会饮》的模块心理学解读[J];心理研究;2008年01期

8 彭鹏;何花;;中国“心”文化与“文化治疗”[J];心理研究;2011年04期

9 刘宏;;“啼红”解读[J];戏曲研究;2002年01期

10 黄金华;;小农经济在中国冗长的原因新探[J];攀登;2009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志刚;《金瓶梅》叙事形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魏晓红;乔治·艾略特小说的心理描写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胡文辉;语言评价理论的价值哲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高玉兰;解构主义视阈下的文化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施佳胜;经典 阐释 翻译——《文心雕龙》英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冯军;论外宣翻译中语义与风格的趋同及筛选机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马银华;文化视野中的北宋齐鲁诗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古家臻;赵嘏科举诗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平;方干及其诗歌论稿[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英娜;《淮南子》“道”论及其文艺观[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靖;西汉昭宣时期乐府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华东方;遗山词研究三题[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李沙沙;论中国工笔花鸟画中线条的运用[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7 苏红;论绘画中的“儿童画”情结[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8 宋利娜;先秦儒家农业观探析[D];郑州大学;2010年

9 曹青;从功能对等角度探讨许渊冲的翻译理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李婷婷;《八月之光》中种族歧视下一个混血儿的悲剧[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8843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8843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aba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