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现实女性题材赋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20 07:44
在对六朝“现实女性”题材赋进行甄别、整理的基础上,本文以赋中女性为研究对象,从表现内容、表达方式、男性赋家创作特质等方面,对相关作品进行了初步的阅读分析,并置于特定历史阶段的社会背景下,联系女性的现实生存,尝试对其中的成因作出较为合理的解释。首先,从赋体沿革来看,这一时期现实女性题材总体呈现出“重情”、“尚丽”的审美价值取向,典型地代表了六朝赋的时代特征。然而,不同阶段又有侧重程度的差异,即魏晋“重情”而南朝“尚丽”,社会生活和文学思潮是它们形之有别的外因内缘。其次,就表达内容而言,赋文本塑造了思妇、出妇、寡妇、妒妇、后妃、乐伎等七类现实女性形象。在题材与视角相对拓展的同时,她们又都被赋予了空间局促、道德贞顺和婚恋之中被动等共同特征。第三,在创作主体方面,文中男性作家往往把作为审美、描写对象的女性物化、局限化,并在一定程度带有模式化表达的倾向,折射出男权社会中女性的生存状态、男性作家的性别中心主义意识,以及封建君主专制下,他们对自我现实生命洞察后的境遇认同和情感抒发。
【文章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1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六朝现实女性题材赋的历史回顾及发展概述
第一节 研究对象范围的界定
第二节 先秦两汉现实女性题材赋发展回顾
第三节 六朝现实女性题材赋综述
第二章 魏晋的重情
第一节 赋中各类情感分析
一、对美好女性的爱慕之情
二、对父母手足的思念之情
三、对逝去伉俪的哀悼之情
四、对不幸妇女的关怀之情
第二节 “重情”原因揭示
一、礼教的衰颓带来情感的解放
二、人的觉醒带来情感的丰富
三、文学的自觉带来情感的表达
第三章 南朝的尚丽
第一节 内容形式的丽
一、形象内容
二、艺术形式
第二节 “尚丽”原因揭示
一、生活追求
二、文学风尚
三、帝王提倡
第四章 六朝现实女性题材赋形象分析及阐释
第一节 赋中女性形象的分析概括
第二节 赋中女性形象之共性
一、空间上的局促
二、道德上的贞顺
三、婚恋中的被动
第五章 男性作家现实女性题材赋创作的特质及成因
第一节 男性作家创作的共性
一、物化
二、局限化
三、模式化
第二节 成因探讨
一、女性物化的现实生存
二、男性作家的选择与改造
三、男性自我情感的抒发
附表:六朝现实女性题材赋篇目整理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988667
【文章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1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六朝现实女性题材赋的历史回顾及发展概述
第一节 研究对象范围的界定
第二节 先秦两汉现实女性题材赋发展回顾
第三节 六朝现实女性题材赋综述
第二章 魏晋的重情
第一节 赋中各类情感分析
一、对美好女性的爱慕之情
二、对父母手足的思念之情
三、对逝去伉俪的哀悼之情
四、对不幸妇女的关怀之情
第二节 “重情”原因揭示
一、礼教的衰颓带来情感的解放
二、人的觉醒带来情感的丰富
三、文学的自觉带来情感的表达
第三章 南朝的尚丽
第一节 内容形式的丽
一、形象内容
二、艺术形式
第二节 “尚丽”原因揭示
一、生活追求
二、文学风尚
三、帝王提倡
第四章 六朝现实女性题材赋形象分析及阐释
第一节 赋中女性形象的分析概括
第二节 赋中女性形象之共性
一、空间上的局促
二、道德上的贞顺
三、婚恋中的被动
第五章 男性作家现实女性题材赋创作的特质及成因
第一节 男性作家创作的共性
一、物化
二、局限化
三、模式化
第二节 成因探讨
一、女性物化的现实生存
二、男性作家的选择与改造
三、男性自我情感的抒发
附表:六朝现实女性题材赋篇目整理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9886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988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