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初梁苑文人群体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20 22:03
汉初,文、景二帝承袭分封制,分封同姓子弟为王。各诸侯王招募士人,整齐诸子百家杂语,延揽士人为文作赋,形成不同的文人群体和学术集团。其中在梁孝王刘武身边,聚集了许多著名文士,如邹阳、枚乘、司马相如、庄忌、羊胜、公孙诡、丁宽、韩安国等。本文以此文人群体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探讨。文章共分四个部分:一、梁苑文人群体形成的原因。本节分别从梁国的政治背景和丰富的物质条件、梁王的尚文风气和战国养士之风的复兴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梁苑文人群体形成的原因。二、梁苑文人群体及存在时间考。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梁苑文人入梁时间考。第二部分为文人群体存在时间考。通过第一部分的考证,从而推出梁苑文人群体正式形成的时间是在景帝四年梁孝王筑成东苑之后。此后人员陆续有所增减。景帝七年冬十月,由于司马相如的加入,梁苑进入了在辞赋创作方面足以彪炳史册的繁荣时期。公元前144年梁孝王的死,直接导致了梁苑文人群体的解散。另外深层次的政治原因也决定了梁苑文人群体解散的必然性。所以梁苑文人群体从公元前153年形成到公元前144年解散,持续了约九年时间。三、梁苑作品的创作特征。从行文、语言风格和结构来说,它们具有纵横...
【文章来源】:郑州大学河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梁苑文人群体形成的原因
(一) 梁国的政治背景和丰富的物质条件
(二) 梁王的尚文风气
(三) 战国养士之风的复兴
二、梁苑文人群体及存在时间考
(一) 梁苑文人入梁时间考
(二) 梁苑文人群体形成及存在时间
三、梁苑作品的创作特征
(一) 纵横家遗风
(二) “崇汉”倾向
(三) 咏物赋的第一个创作高峰
四、梁苑文学的价值和影响
(一) 梁苑文学是一种过渡文学
(二) 梁苑辞赋的影响
(三) 梁苑文人群体活动是后世文人集团酬吟、唱和的滥觞
参考书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汉初学术集团和学风建设[J]. 曾祥旭. 求索. 2004(10)
[2]汉初藩府士人的精神转型与赋家之心的初步形成[J]. 程世和.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5)
[3]“七体”文三说[J]. 熊良智.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09)
[4]汉初士人入世探寻[J]. 汪荣.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 2002(02)
[5]梁苑辞赋集团简论[J]. 余江.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03)
[6]汉代咏物赋的模式及其变迁[J]. 陈春保. 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05)
[7]梁孝王忘忧馆游士赋考辨[J]. 俞纪东.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05)
[8]《七发》与枚乘生平新探[J]. 赵逵夫.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01)
[9]论汉代咏物赋[J]. 章沧授. 安庆师院社会科学学报. 1998(04)
[10]论梁苑辞赋[J]. 王增文. 中州学刊. 1996(05)
本文编号:2989869
【文章来源】:郑州大学河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梁苑文人群体形成的原因
(一) 梁国的政治背景和丰富的物质条件
(二) 梁王的尚文风气
(三) 战国养士之风的复兴
二、梁苑文人群体及存在时间考
(一) 梁苑文人入梁时间考
(二) 梁苑文人群体形成及存在时间
三、梁苑作品的创作特征
(一) 纵横家遗风
(二) “崇汉”倾向
(三) 咏物赋的第一个创作高峰
四、梁苑文学的价值和影响
(一) 梁苑文学是一种过渡文学
(二) 梁苑辞赋的影响
(三) 梁苑文人群体活动是后世文人集团酬吟、唱和的滥觞
参考书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汉初学术集团和学风建设[J]. 曾祥旭. 求索. 2004(10)
[2]汉初藩府士人的精神转型与赋家之心的初步形成[J]. 程世和.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5)
[3]“七体”文三说[J]. 熊良智.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09)
[4]汉初士人入世探寻[J]. 汪荣.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 2002(02)
[5]梁苑辞赋集团简论[J]. 余江.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03)
[6]汉代咏物赋的模式及其变迁[J]. 陈春保. 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05)
[7]梁孝王忘忧馆游士赋考辨[J]. 俞纪东.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05)
[8]《七发》与枚乘生平新探[J]. 赵逵夫.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01)
[9]论汉代咏物赋[J]. 章沧授. 安庆师院社会科学学报. 1998(04)
[10]论梁苑辞赋[J]. 王增文. 中州学刊. 1996(05)
本文编号:29898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9898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