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丽的生命之袍布满虱子——还原本色张爱玲
发布时间:2021-01-24 04:30
十几年来,张爱玲热一直在海内外蔓延。张爱玲以其特有的才华征服了众多的读者,甚至成为他们心中的偶像。但是,如果我们深入探寻张爱玲的生命轨迹,全面梳理她的作品,就会发现,构成张爱玲性格主体的,却是她的悲观多疑与虚荣庸俗,是其对社会、对他人的敌视与仇恨。 生于官宦之家的张爱玲经历了给她带来许多苦难的家庭变故,显赫的背景和实际地位间的落差导致了她与外界的隔膜,对人生的幻灭。值得注意的是,张爱玲对家人的敏感与多疑,那种似乎是与生俱来的忧郁、悲观的生命特质、浓重的虚无与宿命的人生底色,及其对名利与享乐的追求,更多的出于是她个人的原因,也可以说是其天性使然。 对社会、对他人的仇恨与敌意在张爱玲的作品中随处可见:漠视别人的痛苦与不幸;作品人物性格变态;人物关系疏离、对立;人物的生存环境昏暗、阴冷、萧索;作品语言尖酸、刻薄;对神圣美好的事物进行解构、颠覆;主题绝望,结局悲凉,等等等等。可以说,鬼魅般的变态与人间味的正常构成了张爱玲作品的二重内涵,而前者显然占了上风。 本色张爱玲,正如她自己对生命的诠释,是“一袭华丽的袍,上面布满了虱子”。 不可否认,张爱玲的作品弥补了通常现代文学...
【文章来源】:安徽大学安徽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3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序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正文
引言
第一章 悲观多疑与虚荣庸俗的性格
第一节 与家人的隔膜
第二节 忧郁、悲观的特质
第三节 虚无与宿命的人生底色
第四节 对名利与享乐的追求
第二章 敌视与仇恨在作品中的延续
第一节 对痛苦的漠视
第二节 变态的人物性格
第三节 疏离的人物关系
第四节 昏暗、阴冷、萧索的生存环境
第五节 刻薄的语言
第六节 消解、颠覆权威
第七节 悲凉的“收梢”
第三章 “看张”引发的一点思考
第二节 使中国现代文学更臻于完整
第二节 狭隘的胸襟造就贫乏单调的作品内涵
注释
本文编号:2996575
【文章来源】:安徽大学安徽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3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序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正文
引言
第一章 悲观多疑与虚荣庸俗的性格
第一节 与家人的隔膜
第二节 忧郁、悲观的特质
第三节 虚无与宿命的人生底色
第四节 对名利与享乐的追求
第二章 敌视与仇恨在作品中的延续
第一节 对痛苦的漠视
第二节 变态的人物性格
第三节 疏离的人物关系
第四节 昏暗、阴冷、萧索的生存环境
第五节 刻薄的语言
第六节 消解、颠覆权威
第七节 悲凉的“收梢”
第三章 “看张”引发的一点思考
第二节 使中国现代文学更臻于完整
第二节 狭隘的胸襟造就贫乏单调的作品内涵
注释
本文编号:29965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996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