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胡适文学观之比较及其当代意义
发布时间:2021-01-24 08:41
文学观问题是文学研究的一个基本问题,本论文试图通过对鲁迅、胡适二人文学观的比较,理出其中对当代文学发展具有的普遍指导意义。本论文对文学观的讨论,限定在文学的本质、文学的作用、文学史观和文学创作四个主要方面。第一章对比文学的本质。从文学的社会反映观、文学与美、文学的阶级性三个方面,将鲁、胡二人对文学本质的认识进行了对比,二人的主要观点是一致的,都从唯物的角度来认识文学是社会人生的反映,认同美是文学的属性,但在阶级性认识上差别较大。第二章对比文学的作用。从文学工具论、文学与理想、文学的批判功能与重建功能三个方面进行了对比,鲁、胡二人都把文学当作一种改造社会、教育国民的工具,具有明显的文学功利观色彩,他们都自觉把文学作为实现其人生理想的工具。但鲁迅更重视文学的批判功能,而胡适更重视文学的重建功能。第三章对比文学史观。胡适是明确提出了白话文学观、进化文学观和平民文学观,但有些形而上学。鲁迅赞同白话、进化、平民观,但并不象胡适一样浅显,而是将文学与历史、文化更深地结合在一起,体现了更唯物主义的文学史观。第四章对比文学创作观。鲁、胡都倡导自由创作,对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成果积极借鉴吸收,只是胡适更单...
【文章来源】:青岛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3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正文
引言
第一章 文学的本质
1.1 文学表现论
1.2 文学与美
1.3 文学的阶级性
第二章 文学的作用
2.1 文学工具论
2.2 文学是实现入世理想的工具
2.3 批判与重建
第三章 文学史观
3.1 白话文学史观
3.2 进化的文学观
3.3 平民文学观
第四章 文学创作观
4.1 自由创作观
4.2 创作风格
结论
一、关于文学的本质
二、关于文学的作用
三、文学的表现形式
四、文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胡适的文学进化论[J]. 庄森.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5)
[2]胡适的文学革命与词学[J]. 段晓华,龚岚. 中国韵文学刊. 2001(02)
[3]略论胡适的文学思想及其相关性[J]. 伍世昭.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04)
本文编号:2996954
【文章来源】:青岛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3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正文
引言
第一章 文学的本质
1.1 文学表现论
1.2 文学与美
1.3 文学的阶级性
第二章 文学的作用
2.1 文学工具论
2.2 文学是实现入世理想的工具
2.3 批判与重建
第三章 文学史观
3.1 白话文学史观
3.2 进化的文学观
3.3 平民文学观
第四章 文学创作观
4.1 自由创作观
4.2 创作风格
结论
一、关于文学的本质
二、关于文学的作用
三、文学的表现形式
四、文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胡适的文学进化论[J]. 庄森.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5)
[2]胡适的文学革命与词学[J]. 段晓华,龚岚. 中国韵文学刊. 2001(02)
[3]略论胡适的文学思想及其相关性[J]. 伍世昭.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04)
本文编号:29969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9969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