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浅论中国传统文论中的兵家语

发布时间:2021-01-26 06:13
  在中国传统文论中,“兵家语”的屡屡出现是引人深思的特殊现象。这一现象萌芽于魏晋南北朝,这一时期,正是襁褓之中的中国传统文论不断向外界汲取成长养分的重要阶段,兵家语其实仅仅是文论取喻借鉴的一个方向,在中国,由于“文”和“武”之间的历史文化渊源,使得文论和兵家语这两种看似天壤之别的事物在内在精神上有了共同点和融合的可能性,加上中国厚重的军事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军事战争实践,文人掌握兵家语并付之于文论,具有了相当的可能。刘勰在《文心雕龙》里开始有多处使用兵家语论文的尝试,有论者指出,刘勰的“定势”便是脱胎于兵法中的“势”。而魏晋南北朝更早些的时候,在当时与文论尚未完全分离的书论、画论之中,借用兵家语已经是一种蔚为可观的风气。唐宋以降,兵家语论文有了长足发展,开始出现了丰富多彩的形式,兵家语论文的许多重要命题和广为传播的名言便是来自这一时期。这一时期的繁荣,不仅得益于社会领域丰富多彩的兵学实践和“以文制武”的军事文化性格的形成,中国文论自身的逐步繁荣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明清以降,传统文学和文论正随着封建帝国由鼎盛而逐步走向衰落,兵家语论文处在这么一个大的背景下,却仍然有不少具有卓越眼光的“谈兵者”... 

【文章来源】:复旦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论中兵家语出现的历史概述
第二章 文论中兵家语出现之缘起
    (一) 兵家语与文论结合的外在动力
        (1) 文武兼备的文化渊源
        (2) 战争与科举对文人军事实践的推动
        (3) 文人军事实践与文论
    (二) 兵家语与文论结合的内在因素
        (1) 中国文论的取喻传统
        (2) 兵家语所体现的军事实践与文论在"至道"上的统一
第三章 文论中的重要兵家语
    (一) 不同文论构成中的兵家语
        (1) 作家论中的兵家语
        (2) 风格论中的兵家语
        (3) 文法论中的兵家语
        (4) 文学史论中的兵家语
    (二) 文论中兵家语类型
        (1) 将领
        (2) 军事实物
            1、兵器
            2、军事物资装备
        (3) 军事典故
        (4) 兵法
    (三) 文论中具有兵家语性质的术语
        (1) 势
        (2) 奇正
        (3) 主客
        (4) 避犯
        (5) 伏应
        (6) 擒纵
第四章 兵家语与文论结合的意义
    (一) 丰富了文论素材,开拓了文论视野
    (二) 使得论述生动形象,更具说服力
    (三) 能够有助于批评者与读者、作家之间的沟通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以兵喻文[J]. 黄鸣奋.  文学遗产. 2006(03)
[2]明代科举制度对军事的影响[J]. 黄明光.  社会科学战线. 2004(02)
[3]谈谈中国文论的民族特点[J]. 吕孝龙.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03)



本文编号:30006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30006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5f7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