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消费社会的艺术生产与艺术消费特点
本文关键词:论消费社会的艺术生产与艺术消费特点,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消费社会里,受消费观念的影响,艺术生产与消费都出现了不同以往的变化。在艺术创作中,观念至上,创新变得举步维艰,崇高性被消解,审美价值的追求被淡化;艺术创作不再是真情实感的流露,而是对以往形式生搬硬套地拼贴与戏仿。同时,艺术消费体现为对"符号"的注重,使得艺术家被市场所左右,创作过分突出商品意识。为此我们呼吁:在当代社会,艺术生产更应该强调艺术家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感,遵循艺术创造的基本规律。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关键词】: 消费社会 艺术生产 艺术消费 符号 艺术规律
【分类号】:J04
【正文快照】: 当代社会已经进入消费社会。在消费社会里,消费不仅是一种经济行为,而且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和文化行为。在消费社会,消费在反客为主地制造着人们的各种需求和欲望的同时,也使得艺术生产和艺术消费出现了不同以往的种种变化。在消费观念冲击下,在艺术生产中出现了审美价值被弱化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陆贵山;;历史题材文艺创作的几个问题[J];求是;2006年15期
2 傅守祥;;欢乐之诱与悲剧之思——消费时代大众文化的审美之维刍议[J];哲学研究;2006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子超;;双重孤独之后的幻影——谈《聊斋志异》中的狐鬼恋[J];蒲松龄研究;2006年04期
2 赵洋;;羌族释比羊皮鼓舞的美学思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3 张富文;;马克思人本思想探析——以《共产党宣言》为中心的考察[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4 赵曦;赵洋;;羌藏文化对话发展中的羌族释比文化——论中西多元文化对话中的羌族释比文化(下)[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5 张舜清;;论儒家“生”之伦理的理论渊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3期
6 董龙昌;;苏格拉底“美在效用说”新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1期
7 蔡庸礼;;写作文化精神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2期
8 王晓岗;;审美意识形态论是第一原理吗——对文学理论教学的一个想法[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9 杨增和;论佛教对日本物语文学思维图式的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10 李恩来;符号的世界——人学理论的一次新突破——恩斯特·卡西尔人学思想探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谷征;翁立伟;;男性气质展示:《非诚勿扰》男嘉宾呈现的男性形象分析[A];中国传媒大学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王廷信;;试析后技术时代的艺术[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杨冰莹;;作为仿像的卡通与作为卡通的艺术[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2011年)[C];2012年
4 周璇;;上海市中产阶层化文化影响下的空间重构[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胡毅;张京祥;;城市空间的文化生产——基于新马克思主义的分析视角[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陶韬;来嘉隆;;消费社会背景下的城市设计探讨[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陈胜祥;;中国农民土地所有权幻觉探析[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夏文蓉;陈家华;陈芳怡;;动画片「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中的儿童消费行为分析[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9 云国强;吕品;;从娱乐的文化起源、本质解析电视传播的娱乐功能[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10 殷晓蓉;;传播学思想的“激情”演进——从传播学角度解读波德里亚的《消费社会》[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翟艳芳;全球教育的理念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魏晓虹;《阅微草堂笔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褚连波;湘西文化与沈从文的小说创作[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郭星;二十世纪英国奇幻小说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明;消费社会背景下中国DM广告发展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小横;女性身体的丑怪书写[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李惠;中国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李静;提高电视节目文化品位的思考[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潘瑜;客家祠堂文化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祝孚;传统鱼纹图案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7 耿蕾;后现代音乐思潮及其对中国的影响[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8 郝涛涛;齐格蒙特·鲍曼个体关怀思想评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9 陈银;金融危机的货币哲学解读[D];湘潭大学;2010年
10 王荣子;传媒在消费社会中的作用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傅守祥;泛审美时代的快感体验——从经典艺术到大众文化的审美趣味转向[J];现代传播;2004年03期
2 肖鹰;泛审美意识与伪审美精神─—审美时代的文化悖论[J];哲学研究;1995年07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定家;“请客赴宴”与“开店卖饭”——关于艺术生产与消费的思考[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2 张作岭;艺术生产与消费中的“无我”与“有我”[J];社会科学战线;2005年04期
3 吴丽;;商业影像的文化经济学分析[J];生产力研究;2011年06期
4 邓炜;;艺术生产如何融入市场经济[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年02期
5 张红岭;魏新龙;;鲍德里亚的“消费”与“劳动”概念——兼论鲍德里亚与马克思之间的理论关联[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6 冯瑞杰;苗晓雪;;解读作为消费符号的“乱伦”[J];网络财富;2008年11期
7 成乔明;;艺术市场生态研究[J];艺术百家;2009年03期
8 马驰;论艺术生产与艺术消费[J];社会科学;1998年10期
9 张宏;论艺术生产与艺术市场[J];东岳论丛;1995年02期
10 陈定家;走向艺术生产论[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建;;后现代消费社会身体的走向[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董金平;;消费社会视域中的女性身体塑形——以“蔷薇老妈”整容个案为例[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7年
3 李中一;;马恩艺术生产起源动因论[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陈长生;;如何看待艺术商品性这团迷雾——重读《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多维思考[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八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1993年
5 许斗斗;;时尚消费的社会力量[A];福建省社会学2007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晏青;;身份焦虑与艺术审美的置换策略——新世纪以来抗日题材电视剧的艺术生产与转换策略[A];新世纪新十年:中国影视文化的形势、格局与趋势——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第六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7 徐琴;;论波德里亚的消费社会批判理论[A];当代视野下的马克思主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6年
8 毕艳红;谭建安;程荫杭;;模糊传感器的研究综述[A];1998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1998年
9 李鹏;;消费价值体系与消费社会的产品设计[A];第十一届全国包装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07年
10 范昌丽;;浅谈地图公用性符号的设计[A];华东六省一市测绘学会第十一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宏维;隆胸:消费社会对女性身体的控制[N];南方日报;2006年
2 宁逸;消费社会的文学走向[N];文艺报;2003年
3 赖大仁;“消费社会”与文学走向质疑[N];文艺报;2003年
4 潘明朗;消费社会为何来得如此步履蹒跚[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5 何兵 李军 特约记者 李永辉;营山县工商局“借壳”构建消费社会大调解 效果佳[N];四川科技报;2010年
6 溪桥;我们为什么消费[N];天津日报;2004年
7 赖大仁;随波逐流还是有所坚守[N];文艺报;2004年
8 仰海峰;消费社会的理性审视[N];中华读书报;2007年
9 柳五;消委应该被赋予公益诉讼的权力[N];东莞日报;2010年
10 金惠敏;消费社会与自然问题[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华霞虹;消融与转变[D];同济大学;2007年
2 陈定家;论市场语境下的艺术生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3 张飞龙;迈克·费瑟斯通的消费文化理论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4 蒋荣昌;消费社会的文学文本——文学文本形态的转折[D];四川大学;2003年
5 王又佳;建筑形式的符号消费[D];清华大学;2006年
6 夏莹;作为一种批判理论的消费社会理论及其方法论导论[D];清华大学;2005年
7 于风军;符号、景观与空间结构[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8 王传飞;相和歌辞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9 周兵;当代西方新文化史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10 张爱丰;消费哲学引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原;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理论探析[D];黑龙江大学;2009年
2 李政勇;当代消费文化语境下的休闲文学[D];扬州大学;2007年
3 唐波;欲望的凝聚与叙述[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4 王若溪;消费社会背景下的娱乐广告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5 霍志静;异质的形态与同质的逻辑[D];清华大学;2003年
6 李先游;论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文化理论[D];新疆大学;2005年
7 吕维克;20世纪20年代美国消费社会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8 余可丽;消费文化下的《江南都市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9 徐艳;消费文化下奢侈品广告的符号化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10 李婷婷;消费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论消费社会的艺术生产与艺术消费特点,,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48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304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