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苏州古典园林的桃源之思

发布时间:2021-03-13 19:02
  《桃花源记》为中国古代士人开创了心灵栖息之地,苏州古典园林恰恰充分体现了这种情结。陆龟蒙早发苏州园林的桃源之思,其歌咏苏州桃花坞的诗作,表达了桃花源的向往,委婉透露了隐逸的决心。以顾瑛、杨维桢为元末代表的"玉山雅集"诗人,内心深处有复杂的深重的仕隐矛盾,他们在调和复杂的矛盾心理时,最终找到了陶渊明,他们优游园林,放怀山林,栖心桃花源。明代苏州园林中的桃源之思更为普遍,拙政园一代园主王心一的《归田园居记》,抒写了执著的桃源渴望。杨绍云在震泽构筑的园林"桃源洞"、沈有光营筑的"复古桃源"、常熟虞山的桃源小隐等古典园林,都留下了真切而浓重的"桃源之思"。不仅如此,现存《桃源图》题材的画作,其三分之二以上画家都活动在江南,这为苏州园林浓重的桃源之思提供了有力的旁证。心中有桃源,无处不是桃源。桃花源最真实的所在——在人心中。 

【文章来源】: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0,37(04)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一、陆龟蒙早发苏州园林的桃源之思
二、元代苏州园林的桃源之思
三、明代苏州园林的桃源之思
四、余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玉山文人”心态研究——以于立、顾瑛、袁华为例[J]. 周海涛.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3(04)
[2]明代中晚期江南地区《桃源图》题材绘画解读[J]. 赵琰哲.  艺术设计研究. 2011(04)
[3]陈基生平事迹考[J]. 谷春侠.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3)
[4]玉山雅集与元明之际文人生命方式及其诗学意义[J]. 左东岭.  文学遗产. 2009(03)
[5]元明之际的种族观念与文人心态及相关的文学问题[J]. 左东岭.  文学评论. 2008(05)
[6]异化的乌托邦——唐人“桃花源”题咏的承与变[J]. 刘中文.  学术交流. 2006(06)
[7]明代苏州文人园解读[J]. 曹林娣.  苏州大学学报. 2006(03)



本文编号:30807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30807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476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