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文原于道 ——论刘勰《文心雕龙》对“道之文”的理解

发布时间:2021-05-14 11:03
  刘勰“文原于道”的文学观念,多年来一直是困扰“龙学”研究的一大症结。鲁迅关于“道之文”的所谓“汗漫”之说,①也一直为“龙学”界众多学者所认同。②本文首先从这一“汗漫”之说开始,认为对这一问题的“汗漫”理解,究其实质,实在于对“道之文”之“道”与“经,恒久之至道”之“道”这两个“道”的不理解的缘故。从《宗经》篇“经,恒久之至道”之“道”来理解《原道》篇“道之文”之“道”,必然产生“汗漫”之感。 有鉴于此,笔者从《文心雕龙》对“原”与“源”的区别使用,对《原道》篇首段之“道”、“文”、“德”、与“大”等的意义分析,论证“道之文”之“道”是与“经,恒久之至道”之“道”相区别的形上之“道”,这一“道”作为万事万物存在的终极依据为“经”奠定了存在的形上基础;而“经”经由“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的“道—圣—经”模式,“圣人之文”——“经”就作为“道”之本体的一种外在显现形式,也即汤用彤所谓之“表现天地自然之充足的媒介”,③自此具备了坚固的形而上学的终极依据。 接下来,本文着重从两个方面论述刘勰何以会对“道之文”产生这样的理解? 第一,从刘勰“文原于道”的观念与经学玄学化思想理路的一致性方面... 

【文章来源】: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市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引言
总论:综述研究现状并提出问题
第一部分:“道之文”之“道”与“经,恒久之至道”之“道”
    第一节、“文原于道,明其本然”
    第二节、“道之文”
    第三节、“文之枢纽”之“道——圣——经”模式
第二部分:刘勰“文原于道”的观念与经学玄学化思想理路的一致性
    第一节、魏晋士人对“问题”的“侧耳倾听”
    第二节、魏晋士人对“问题”的应答
    第三节、刘勰对“立文之本”的思考
    第四节、“立文之本”在于“道”
第三部分:刘勰“文原于道”的观念是效果历史意识的产物
    第一节、效果历史意识:刘勰据以理解的意识
    第二节、过去对现在的“效果”:刘勰观念中“经”的本源地位的确立
    第三节、现在对过去的效果:确立“经”的终极依据为形上之“道”
结语:“此在”“理解”之光芒
主要参考书目



本文编号:31855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31855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b50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