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的显现与艺术的不解之谜——对海德格尔《艺术作品的本源》的解读
本文关键词:真理的显现与艺术的不解之谜——对海德格尔《艺术作品的本源》的解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海德格尔对艺术作品本源的探讨,在本性上就是探讨存在者的存在。作为独特的存在者的艺术作品,不同于纯物和器具之处在于,只有艺术作品才能敞开存在。艺术的本性是真理之自行设置入作品,也只有艺术作品才能让真理自身显现。在艺术作品、艺术家与艺术的关系中,根本的解释循环发生在艺术作品与艺术之间。此循环相关于不解的艺术之谜,这或许正是艺术永恒的生命力之所在
【作者单位】: 武汉科技学院哲学与文化研究所
【关键词】: 艺术作品 艺术 真理 显现 循环 艺术之谜
【分类号】:J0
【正文快照】: 海德格尔的《艺术作品的本源》一文 (载海德格尔著作《林中路》)是海德格尔美学思想 (尤其是其中期美学思想 )的代表作。该著作对西方美学与哲学思想产生了广泛、深入而持久的影响 ,并引起了学术界的普遍关注。然而 ,由于海德格尔在该著作中所表达的思想的独特性和深邃性 ,对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力永;马克思与海德格尔批判形而上学的根本差异[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2 王颖斌;;海德格尔的“无”所隐含的多重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3 任军;;胡塞尔现象学与自然主义批判[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4 徐朝友;;斯坦纳译学的海德格尔渊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5 陈海燕;;谢林与海德格尔艺术观念之比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6 钱雯;中西小说时空观比较[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7 李明珠;;论道家之“朴”[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8 蒋邦芹;;论海德格尔思想中的世界[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9 刘子木;;敞开“百宝箱”中的真理[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10 徐振轩,徐叶;海德格尔视野里的现代技术与人类命运[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俭;;自我生存之“无”的突破——解读《野草》中的存在之思[A];鲁迅与“左联”——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张云鹏;;论审美对象的存在形态[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朱军;;让纪录道说——当代中国新纪录运动的语言本体论观照[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4 吴安春;;西方“德性论”哲学视野中的创造观及其教育价值——兼论西方“德性论”哲学从传统到现代的嬗变[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周计武;;现代主义的焦虑[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孙承叔;;资本与现代性——马克思的回答[A];上海社科院马克思主义创新论坛2007论文集[C];2007年
7 曾鹰;乔瑞金;;技术的文化解释学:对人类“自身”一种新的理解[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8 王乾坤;;“我不过一个影”——兼论“避实就虚”读《野草》[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作家作品研究卷(下)[C];2009年
9 张金玉;;漫谈城市光文化与夜晚经济的创新实践——《鼓浪屿—圣岛之光》文化创意设计构想[A];2007年中国(厦门)LED照明与装饰论坛暨城市夜景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李天道;刘敏;;解构理论视阈下中外文艺美学的对话与交流[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08年卷)——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与审美文化的转型[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闫建华;劳伦斯诗歌中的黑色生态意识[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胡文辉;语言评价理论的价值哲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张美宏;生生之道与圣人气象:北宋五子万物一体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靳宝;批判哲学的现象学批判[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刘自学;论政治哲学范式的演进[D];南开大学;2010年
7 孙经国;从理想性政治哲学到现实性政治哲学[D];南开大学;2010年
8 刘伟;文化翻译视野下的“少数民族文学”[D];南开大学;2010年
9 张福海;论海德格尔的本源之思与诗性突围[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黄达安;超越工作至上的世界[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耕耘;静观万象——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审美境界[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方旭;论汪立三钢琴作品《他山集》的意蕴“层次观”[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袁晓阳;庄子的境界论[D];湘潭大学;2010年
5 张叶珍;高中政治课教学情境有效创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谢甜琼;论公共艺术与株洲市城市形象塑造[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7 张涛;生活世界与感性世界[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8 刘云云;宇宙·晶体·诗意[D];江南大学;2010年
9 李进;京派小说的梦幻抒写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10 张选朝;马克思实践生存论视域中的主体间性理论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闫伟;;海德格尔的技术之思[J];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2 肖双荣;;海德格尔的艺术之思[J];湖北社会科学;2006年10期
3 邓晓芒;;什么是艺术作品的本源——海德格尔与马克思美学思想的一个比较[J];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01年00期
4 张福海;;海德格尔的电影之思探究[J];电影文学;2010年21期
5 杜学霞;;艺术是真理在作品中的自行置入——论海德格尔关于艺术本质的思想[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6 邓晓芒;什么是艺术作品的本源?——海德格尔与马克思美学思想的一个比较[J];哲学研究;2000年08期
7 钟华;也谈什么是“艺术作品的本源”[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8 谷鹏飞;;艺术如何通达真理——海德格尔美学之思的三条不同道路[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9 张贤根;真理的显现与艺术的不解之谜——对海德格尔《艺术作品的本源》的解读[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10 本己;;怀抱真理,不竭前行[J];美术教育研究;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超;;浅论实用艺术作品的著作权保护与外观设计保护的关系[A];专利法研究(1996)[C];1996年
2 李菁;;虫洞?——海德格尔的存在之旅[A];全国“当代西方哲学的新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3 易建芳;;欲望中的艺术[A];2006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王会平;;论海德格尔对人类生存命运的关注[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第五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黄心武;;《等郎妹》存在的理由[A];中国戏剧奖·理论评论奖获奖论文集[C];2009年
6 田静;;儿童舞蹈作品与素质教育[A];中国少年儿童舞蹈论文比赛获奖作品集[C];2005年
7 余在海;;技术的本质与时代的命运——海德格尔《技术的追问》的解读[A];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纪念“芜湖会议”暨“两学会”成立30周年论文集[C];2008年
8 蓝旭;;入世的执着与超越——海德格尔与李白[A];中国李白研究(1997年集)[C];1997年
9 王建军;;近、现代西方哲学中的“自恋情结”及其克服[A];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年会年会暨西方技术文化与后现代哲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赵敦华;;《约翰福音》与海德格尔的真理观[A];现代德国哲学与欧洲大陆哲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路艳霞;中国当代艺术作品最抢手[N];北京日报;2006年
2 记者 冯骏;兵团50年书法美术摄影作品集面世[N];兵团日报(汉);2007年
3 张亚萌;描绘多彩画卷 讴歌壮美时代[N];中国艺术报;2007年
4 关宇;郎静山作品价格一路看涨[N];中国摄影报;2006年
5 ;公共场所艺术作品的著作权纠纷案例[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马银彬;根在大山深处[N];楚雄日报(汉);2009年
7 本报记者 续鸿明;写“繁”更要识“繁”[N];中国文化报;2009年
8 通讯员 赵夏冰 李美久;富蕴县两部艺术作品摘得北京国际艺术节“金蛙奖”[N];阿勒泰日报(汉);2011年
9 本报记者 郭人旗 屈菡 李珊珊 于帆;必须要有创新的、高质量的艺术作品[N];中国文化报;2011年
10 西部著名诗人、诗歌评论家,陕西省艺术研究所研究员 尚飞鹏;创作贴近生命的艺术作品[N];宝鸡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昌树;海德格尔生存论美学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2 欧仕金;存在的真理[D];吉林大学;2008年
3 黄伟;返回艺术的生存之源[D];四川大学;2006年
4 陈蓓洁;艺术·真理·现代性批判[D];复旦大学;2007年
5 朱耀平;海德格尔与现象学的本体论转向[D];复旦大学;2003年
6 钟华;思与诗的对话[D];四川大学;2004年
7 李必桂;艺术作为存在的根本发生[D];武汉大学;2004年
8 赵晓芳;存在、艺术与诗[D];复旦大学;2004年
9 赵周宽;后形而上学与美学[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吴旭平;力量的形而上学[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曲晓蕊;艺术作品的双重存在:比厄斯利论艺术的审美性和客观性[D];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10年
2 韩雪;艺术材料—超越于时空的前奏与淹没于时空的休止[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3 迟锐;中国新古典风油画人物光线的运用[D];吉林艺术学院;2011年
4 欧阳华;海德格尔的艺术之思[D];苏州大学;2006年
5 尹上;海德格尔的艺术本质观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6 沈静;艺术是自行置入作品的真理[D];武汉大学;2005年
7 张秋云;论八大艺术作品的纯度[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8 宋轶;走在艺术作品之思的途中[D];四川大学;2007年
9 袁伟;论海德格尔的艺术本源论[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10 王晓红;海德格尔的诗学思想[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关键词:真理的显现与艺术的不解之谜——对海德格尔《艺术作品的本源》的解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99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3199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