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艺术终结论”:问题与方法

发布时间:2017-04-24 16:16

  本文关键词:“艺术终结论”:问题与方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艺术终结论"肇始于黑格尔,丹托的"贡献"在于"发现"并"印证"了艺术终结时刻的到来;德文"终结"一词不单意味着"死亡",它具有复义性:既有"取消"、"结束"之义,又与"开始"、"再生"相互联系在一起;"艺术"这个术语是近代启蒙现代性的产物,而现代艺术的创新意味着对以往艺术的颠覆,使"艺术"的概念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艺术终结论"不仅仅是现代艺术的危机,更是现代性的危机,彰显了西方现代人对于自己的处境与遭遇的生命追问;艺术是个人主义的专区,不是纯粹的媒介事件和现象,我们不能将其命运简单地交付给时代;艺术应担当起将沉沦的个体从物化的文化氛围中解放出来的重任,以维护着人类自身的发展。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关键词】终结 艺术 现代性危机 艺术终结论
【分类号】:J0
【正文快照】: 丹托等人提出的“艺术终结论”自当代欧美文化内部“自发”地、“内源式”生成之后,随着愈演愈烈的“全球化”进程,迅速“介入”了非西方文化区域,特别波及到东亚、南美和北非等地区,成为当代艺术理论研究和文化研究一个热点,成了一个“全球化”的现实话题和学术话题。“终结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卡斯腾·哈瑞斯;曾誉铭;;艺术终结了吗[J];江海学刊;2007年04期

2 刘悦笛;病树前头万木春——评“艺术终结论”和“艺术史终结论”[J];美术;2002年10期

3 周计武;现代性语境中的“艺术的终结”——黑格尔的诊断[J];文艺理论研究;2004年06期

4 吴子林;“文学终结论”刍议[J];文艺评论;2005年03期

5 周计武;;艺术的终结:一种现代性危机[J];文艺研究;2007年07期

6 朱国华;艺术终结后的艺术可能[J];文艺争鸣;1999年04期

7 周计武;;艺术的终结——阿瑟·丹托的诊断[J];学习与探索;2006年03期

8 彭锋;艺术的皇帝新衣[J];装饰;2005年02期

9 刘悦笛;;哲学如何剥夺艺术——当代“艺术终结论”的哲学反思[J];哲学研究;2006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力永;马克思与海德格尔批判形而上学的根本差异[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2 张公善;海德格尔美学的历史地位及当代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3 吕萌;论电视传播在当代文化发展中作用[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4 孟彦文;语言从存在论向伦理学的转换[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5 徐福来;;伦理人生的义理与实践——梁漱溟在现代新儒家阵营中的特色与贡献[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6 赵光旭;;诠释学与华滋华斯的“化身”诗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7 赵卫国;;海德格尔视野中现代性的时间根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8 王颖斌;;海德格尔的“无”所隐含的多重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9 徐朝友;;斯坦纳译学的海德格尔渊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10 刘在泉;;对存在者之存在的响应——论海德格尔诺曼底演讲[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建华;;儒学与现代人的精神家园[A];传统伦理与现代社会——第15次中韩伦理学国际讨论会论文汇编(二)[C];2007年

2 任建东;;网络游戏的道德资源性分析[A];传统伦理与现代社会——第15次中韩伦理学国际讨论会论文汇编(三)[C];2007年

3 谢军;;伦理意义上的“公共文明”浅探[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4 李金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新趋向[A];“传承人文奥运精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科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童恒萍;;环境伦理学视野中的科学发展观[A];伦理视野下的社会发展——第17次中韩伦理学国际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6 冯波;;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和途径[A];“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刘军;;意识形态话语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A];“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乐黛云;;王国维——汇通古今中西文化的先驱[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学艺术的对话与共生”中国文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9 董正华;;韦伯、桑巴特、托尼资本主义精神动因思想比较——兼评格林菲尔德的新著《资本主义精神:民族主义与经济增长》[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文明的演进:近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历史经验”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6年

10 许平;;自由与平等的博弈——解读20世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三次调整与现代文明的演进[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文明的演进:近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历史经验”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吴瑛;中国话语权生产机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陈春常;转型中的中国国家治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陈丽琴;制度分析框架下的女县长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5 戴均;当代中国转型社会的政治认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兴海;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自学;论政治哲学范式的演进[D];南开大学;2010年

8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9 蔡勇庆;生态神学视野下的福克纳小说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林洁;转型期我国县域政府管理创新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士春;巢湖市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中小学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2 连青;后现代广告设计语言的风格及其操纵性[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3 高凡凡;王尔德在20世纪中国的译介与接受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石岩;SNS对人际传播的不良影响[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袁瑞强;网络媒体与报纸的博弈在上海世博前期报道中的体现[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曾祥凤;论《道林·格雷的画像》中唯美和道德的融合[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7 郭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在结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8 李柏春;试析后现代艺术与文化底蕴的分离[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迪;试论当代中国信仰问题及危机的消解[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天瑞;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童庆炳;全球化时代的文学和文学批评会消失吗?——与米勒先生对话[J];社会科学辑刊;2002年01期

2 方文;大众时代的时尚迷狂[J];社会学研究;1998年05期

3 J·希利斯·米勒,国荣;全球化时代文学研究还会继续存在吗?[J];文学评论;2001年01期

4 李衍柱;文学理论:面对信息时代的幽灵——兼与J·希利斯·米勒先生商榷[J];文学评论;2002年01期

5 金惠敏;趋零距离与文学的当前危机——“第二媒介时代”的文学和文学研究[J];文学评论;2004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放鸣;王光利;;后现代语境下的原生态诗学[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庄吟茜;;荀子与西方哲人的对话[J];法制与社会;2011年22期

3 彭膺昊;闵丽;;马克斯·韦伯研究道教的目的及其启示[J];宗教学研究;2011年02期

4 刘同松;;论卢梭对现代性危机的批判与拯救[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1年08期

5 罗伟文;;中国现代文论对内容与形式观的探讨及理论价值[J];兰州学刊;2011年07期

6 权雅宁;;性与都:《废都》中的互文书写[J];名作欣赏;2011年21期

7 梁海;王前;;技术的诗意之维——论《庄子》寓言中的技术意识[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8 安燕;;主体性如何可能——少数民族电影与民族国家建构的张力[J];电影艺术;2011年04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刘国清;;诗歌与治疗:论泰德·休斯的自然诗[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周涛;;德性的荒野及其拯救[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3 陆晓光;;王元化的《文心雕龙》研究——有情志有理想的学术[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8年

4 张彦丽;;“比较的”与“文化的”法研究——中、日、美学者围绕中国“法”问题的论争及其思想意义[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文明的演进:近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历史经验”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增编)[C];2006年

5 邵龙宝;;现代性语境中伦理价值的实践困惑[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6 陈学明;;评《帝国》一书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最新批判[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5)[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 黄力之;以新文化价值缓解现代性危机[N];社会科学报;2009年

2 张隆溪 香港城市大学比较文学与翻译讲座教授;现代艺术与美的观念:黑格尔美学的一个启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陆扬 复旦大学中文系;“观念即艺术”[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马衍明;以新眼光打量美学经典[N];中华读书报;2007年

5 阮炜;回应多事的百年[N];中华读书报;2002年

6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曾担任文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文学理论研究室主任 杜书瀛;二十一世纪头十年的一项重要学术成果[N];中华读书报;2009年

7 张政文;德国古典美学现代性的基本维度[N];光明日报;2006年

8 复旦大学博士生 王善平;哲学的危机与浴火重生[N];社会科学报;2004年

9 王铁仙;何日重现高校作家群[N];解放日报;2001年

10 单世联;美的另一个深沉版本[N];中国图书商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璐倩;黑格尔音乐美学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2 徐晓庚;黑格尔关于造型艺术一般问题的考察[D];中央美术学院;2006年

3 黎世光;政治哲学的现代危机和古典出路[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4 曹砚黛;亚瑟·丹托艺术哲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5 黄文发;两种理论取向:自律和他律[D];复旦大学;2008年

6 朱羽;“社会主义”与“自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卓斐;美学回家[D];山东大学;2010年

8 张园;谢林艺术哲学及对马克思美学思想的影响[D];黑龙江大学;2010年

9 罗祖文;新时期美学创新的典范[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10 梁秋;别尔嘉耶夫宗教哲学的现代性批判维度[D];黑龙江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一博;从艺术否定论到艺术终结论[D];西南大学;2010年

2 李英宇;艺术观念的演进与变异[D];黑龙江大学;2010年

3 马华灵;现代性危机的两幅肖像[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黄颖;黑格尔自然美观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赵良;生态社会主义的政治文明观[D];山东理工大学;2009年

6 佟成坤;艺术的终结与后历史时期的艺术[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马岩;论视觉文化时代下的文学发展策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白旭;从理性叙事问题看现代性危机[D];吉林大学;2007年

9 陈宁;黑格尔《历史哲学》的审美维度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7年

10 徐t

本文编号:3245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3245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bd2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