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钱选诗文窥其“恬淡”的艺术精神
发布时间:2021-10-20 00:07
钱选是一位既善作画又会诗文的文人,他也是宋末元初一位隐逸名士。从钱选的题画诗文中可以窥其钱选的艺术中尚"淡"的美学精神:"隐而不仕"是他一种自在自由、安顿身心的生活状态,"淡泊无求"是他最本真最内在生命品质的展现。其独特的绘画审美和生命品质高度契合,形成一种钱选式"恬淡"的艺术精神,为元代绘画由院体向文人意趣转变做了巨大的贡献,也为元中后期绘画的蓬勃繁荣埋下了重要的一个伏笔。
【文章来源】: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36(04)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钱选《山居图卷》局部
钱选和赵孟頫都是南宋著名遗民。赵孟頫(1254-1322)乃其同乡,比钱选年少约15岁;钱选与赵孟頫老师敖君善是好友,根据元代张雨、黄公望和倪瓒等人的题画诗中记载可知:赵孟頫曾向钱选学画(此三人皆与赵孟頫关系密切且十分推崇赵孟頫,于情于理所记事实可信度较高)[9]。黄公望(1269-1345)在《浮玉山居图》中题道:“霅溪翁,吴兴硕学,其于经史贯穿于胸中,时人莫之知也。独与敖君善。讲明酬酢,咸诣理奥。而赵文敏公尝师之,不特师其画,至今古事物之外,又深于音律之学。其人品之高如此,而世间往往以画史称之,是特其游戏,而遂掩其所学。今观贞居所藏此卷,并题诗其上,诗与画称,知诗者乃知其画矣。至正八年九月八日,大痴学人黄公望稽首敬题,时年八袠。”(1)从众多研究资料中可以确定赵孟頫与钱选属于师徒或好友的关系,并与王子中、牟应龙、姚式等人并称“吴兴八俊”。宋元易祚后,当时同游之士,如牟应龙等人多起家教授;赵孟頫也被荐入朝为官,官至一品;而钱选焚烧著作,拒绝元朝征召,“独隐于绘事以终其身”,彻底不仕,他表现出的是一种“淡然无求”的高洁气节;正如他在《浮玉山居图》(见图2)题画诗中写道:“神襟轶寥廓,兴寄挥五弦。尘彯一以绝,招隐奚足言。”招隐不足言,手挥五弦,目送归鸿,他这种彻底洒脱的个性与同时代的遗民文人画家有极大不同;也正是这超轶时流、“淡泊无求”的生命品格必然促使他的艺术崇尚“恬淡”的精神境界。[10]
在老庄美学“天人合一”思想的熏陶下,中国文人可以于俯仰自得,跃身自然万物,“齐物顺性”。画家与花鸟相互观照,达到了一种“物我同一”的境界。此时,花鸟山水的性情即是钱选的性情,梨花的品格也是钱选的品格:淡泊孤傲、恬淡无求。他在《梨花图卷》(见图3)赋诗自题:寂寞阑干泪满枝,洗妆犹带旧风姿。
本文编号:3445860
【文章来源】: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36(04)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钱选《山居图卷》局部
钱选和赵孟頫都是南宋著名遗民。赵孟頫(1254-1322)乃其同乡,比钱选年少约15岁;钱选与赵孟頫老师敖君善是好友,根据元代张雨、黄公望和倪瓒等人的题画诗中记载可知:赵孟頫曾向钱选学画(此三人皆与赵孟頫关系密切且十分推崇赵孟頫,于情于理所记事实可信度较高)[9]。黄公望(1269-1345)在《浮玉山居图》中题道:“霅溪翁,吴兴硕学,其于经史贯穿于胸中,时人莫之知也。独与敖君善。讲明酬酢,咸诣理奥。而赵文敏公尝师之,不特师其画,至今古事物之外,又深于音律之学。其人品之高如此,而世间往往以画史称之,是特其游戏,而遂掩其所学。今观贞居所藏此卷,并题诗其上,诗与画称,知诗者乃知其画矣。至正八年九月八日,大痴学人黄公望稽首敬题,时年八袠。”(1)从众多研究资料中可以确定赵孟頫与钱选属于师徒或好友的关系,并与王子中、牟应龙、姚式等人并称“吴兴八俊”。宋元易祚后,当时同游之士,如牟应龙等人多起家教授;赵孟頫也被荐入朝为官,官至一品;而钱选焚烧著作,拒绝元朝征召,“独隐于绘事以终其身”,彻底不仕,他表现出的是一种“淡然无求”的高洁气节;正如他在《浮玉山居图》(见图2)题画诗中写道:“神襟轶寥廓,兴寄挥五弦。尘彯一以绝,招隐奚足言。”招隐不足言,手挥五弦,目送归鸿,他这种彻底洒脱的个性与同时代的遗民文人画家有极大不同;也正是这超轶时流、“淡泊无求”的生命品格必然促使他的艺术崇尚“恬淡”的精神境界。[10]
在老庄美学“天人合一”思想的熏陶下,中国文人可以于俯仰自得,跃身自然万物,“齐物顺性”。画家与花鸟相互观照,达到了一种“物我同一”的境界。此时,花鸟山水的性情即是钱选的性情,梨花的品格也是钱选的品格:淡泊孤傲、恬淡无求。他在《梨花图卷》(见图3)赋诗自题:寂寞阑干泪满枝,洗妆犹带旧风姿。
本文编号:34458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3445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