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忆语体文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22 06:05
  忆语体文学是明末清初至清末民初出现的一类以“忆语”或相似表达为名,记录文人个人家庭婚恋生活为主的中长篇自传文言笔记体文学。无论从情感内涵还是艺术风格上考察忆语体文学,都可以发现其中鲜明的文人气质,这对于研究此期文人心灵史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首先从忆语体文学的爱情观、女性观、感伤主义情调入手,结合社会思潮背景,分析忆语文人寓于文本中的独特情感内涵。其次从忆语文本中鲜明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不拘一格的结构方式和写意的艺术表现方式三方面论述忆语体文学的诗性风格。最后梳理其源流、发展及影响,全面审视忆语体文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价值。 

【文章来源】: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10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中文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忆语体文学界定
    1.2 研究现状
    1.3 存在问题
        1.3.1 小说与散文归属之争
        1.3.2 研究瓶颈
    1.4 研究意义及思路
第2章 忆语体文学的情感内涵
    2.1 忆语体文学的爱情观
        2.1.1 对“情”的推崇
        2.1.2 “清”的规范
        2.1.3 传统的投影
    2.2 忆语体文学的女性观
        2.2.1 女性赞歌与精神寄托
        2.2.2 女性命运的归宿
    2.3 忆语体文学的感伤情调
        2.3.1 忆语体文学中感伤的表达
        2.3.2 从传统忧患意识到明清感伤主义
        2.3.3 忆语体文学感伤情调的来源
第3章 忆语体文学的诗性风格
    3.1 忆语文人的诗心
    3.2 鲜明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3.2.1 忆语体文学与传统传记文学的比较
        3.2.2 忆语文本中的情感表达
    3.3 结构方式
        3.3.1 不拘一格的外部形式
        3.3.2 统一情绪氛围组织起的内部结构
    3.4 写意性的追求
        3.4.1 走上写意之路的原因
        3.4.2 写意性的艺术表现方式
第4章 忆语体文学的源流、发展及影响
    4.1 忆语体文学源流小考
        4.1.1 情思流溢——传记文学传统
        4.1.2 随性飞扬——笔记文学传统
    4.2 忆语体文学的发展流变
        4.2.1 忆语体文学的传统式样
        4.2.2 忆语体文学的新发展
        4.2.3 忆语体文学的衰亡
    4.3 忆语体文学创作受冷落的状况
    4.4 忆语体文学对后世的影响
附录: 忆语作家作品简介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福建师范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参考文献】:
博士论文
[1]清末民初文言小说史[D]. 庄逸云.复旦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忆语体”笔记研究[D]. 张小茜.郑州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4505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34505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de8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