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道昆文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06 05:21
当前的明代文学研究,很大程度上沿袭着钱谦益乃至纪昀等建构的批评体系。在我们引经据典,品评臧否前人的得失时,不妨回过头来,反思自身的评判标准是否客观公正,有无偏颇与局限,认清自己的历史位置。“一种真正的历史思维必须同时想到它自己的历史性。只有这样,它才不会追求某个历史对象(历史对象乃是我们不断研究的对象)的幽灵,而将学会在对象中认识它自己的他者,并因而认识自己和他者。真正的历史对象根本就不是对象,而是自己和他者的统一体,或一种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同时存在着历史的实在以及历史理解的实在。”生活在古代中国社会的个体,有着一种相当普遍的倾向,在历史与未来之间,他们似乎很少去展望未来会怎样,人们对于未来,没有多少诉诸文字的思考或探寻。在关心现世的同时,人们更习惯于回顾过去,将自己的理想与抱负,寄托在遥不可及的过去,耐心咀嚼那些经过重重修正,其实并不存在的美好。对历史的追忆与美化,缘于对现世的失落与无奈。复古作为一种社会理想,具有反对专制强权的现实意义。但是,真理是相对的,任何事物均有其两面性,复古的主张一旦转变为规范文学创作的律令,它又沦落为专制自由的教条和工具,而复古运动厚古薄今的主旨,本质上也...
【文章来源】:复旦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1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汪道昆研究现状简述
二 本文研究意义和方法
上编 文学编
第一章 思想心态
第一节 汪道昆的三教论
第二节 汪道昆的佛教思想
第二章 诗文创作
第一节 诗歌创作
第二节 散文艺术
第三章 戏曲创作
第一节 《大雅堂序》考论
第二节 《大雅堂杂剧》及其它
第三节 《大雅堂杂剧》与《四声猿》的比较
第四章 传记文学
第一节 《太函集》士人生存境遇考察
第二节 汪道昆商人传记三题
第三节 从汪道贯的交往看晚明社会阶层的变动
第五章 文学批评
第一节 崇古与尚新
第二节 对诗学传统的继承与开拓
第三节 文以有所不法为法
第四节 “吾任吾真而已”
下编 交游编
第一章 与文学社团成员的交游
一 与“后七子”成员的交游
二 与“后五子”其他成员的交游
三 与“广五子”的交游
四 与“续五子”的交游
五 与“末五子”的交游
六 与“丰干社”成员的交游
七 与“白榆社”成员的交游
八 与“南屏社”成员的交游
九 与“颖上社”成员的交游(存目)
十 与“肇林社”成员的交游(存目)
第二章 与其他文人等的交游
第三章 与高僧大德的交往
结语
附录
汪伯玉先生传
汪左司马公年谱
参考文献
后记
本文编号:3479245
【文章来源】:复旦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1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汪道昆研究现状简述
二 本文研究意义和方法
上编 文学编
第一章 思想心态
第一节 汪道昆的三教论
第二节 汪道昆的佛教思想
第二章 诗文创作
第一节 诗歌创作
第二节 散文艺术
第三章 戏曲创作
第一节 《大雅堂序》考论
第二节 《大雅堂杂剧》及其它
第三节 《大雅堂杂剧》与《四声猿》的比较
第四章 传记文学
第一节 《太函集》士人生存境遇考察
第二节 汪道昆商人传记三题
第三节 从汪道贯的交往看晚明社会阶层的变动
第五章 文学批评
第一节 崇古与尚新
第二节 对诗学传统的继承与开拓
第三节 文以有所不法为法
第四节 “吾任吾真而已”
下编 交游编
第一章 与文学社团成员的交游
一 与“后七子”成员的交游
二 与“后五子”其他成员的交游
三 与“广五子”的交游
四 与“续五子”的交游
五 与“末五子”的交游
六 与“丰干社”成员的交游
七 与“白榆社”成员的交游
八 与“南屏社”成员的交游
九 与“颖上社”成员的交游(存目)
十 与“肇林社”成员的交游(存目)
第二章 与其他文人等的交游
第三章 与高僧大德的交往
结语
附录
汪伯玉先生传
汪左司马公年谱
参考文献
后记
本文编号:34792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3479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