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雪林的思想与创作
发布时间:2022-01-20 06:40
苏雪林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创作风格独特的作家,她一生勤奋,著作颇丰。作为一代才女,苏雪林在文学创作及学术研究上都显示了自己的才华,取得了很大成就。但由于种种原因,苏雪林在大陆现代文学界一直很少被提及,直到最近几年才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苏雪林一生跨越两个世纪,走过百余年人生历程,其人其文都是复杂的。本文结合苏雪林的生平、思想、经历对其文学创作及其学术研究做一整体论述。力图描述出这位中国现代女作家较为完整的风貌。 本文分五部分进行探讨:第一章对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至今关于苏雪林的研究状况进行梳理,指出其成就与不足;第二章分析苏雪林思想的矛盾性及其形成原因,认为造成苏雪林屈服于传统伦理观念又追求现代文明的矛盾精神状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家庭环境、教育、时代影响等多种因素;第三章分析苏雪林思想对其文学创作的影响,主要从母亲的爱、自然的爱、两性的爱三个方面分析苏雪林文学创作中对爱的主题的书写;第四章从象征手法的运用和语言风格上分析了苏雪林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第五章介绍苏雪林学术研究上的鲜明特色,包括突破传统、创新思维、另辟蹊径,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多视角立体研究等。
【文章来源】: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4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引言
第一章 苏雪林研究综述
1.1 初始阶段研究概况
1.2 八十年代以来的研究现状
第二章 苏雪林生平与思想
2.1 生平简介
2.2 矛盾思想及其成因
2.3 矛盾的人生观
第三章 文学创作中爱的主题
3.1 “母亲的爱”
3.2 “自然的爱”
3.3 “两性的爱”
第四章 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
4.1 象征手法的运用
4.2 古典美与现代美相融合的语言风格
第五章 苏雪林学术研究概貌
5.1 突破传统的研究思路
5.2 多视角的立体研究方法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声明
发表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文史考辨与史实求真——以苏雪林与胡适交往二则史实考证为例[J]. 陆发春. 安徽史学. 2003(06)
[2]台湾女作家苏雪林生命的起点和终点[J]. 傅宁军. 炎黄春秋. 2003(03)
[3]浅谈苏雪林先生的学术成就[J]. 舒晓峰.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06)
[4]凝眸中,意趣飞扬 闲适间,心志明朗——读苏雪林《溪水》[J]. 崔培莲. 山西教育. 2002(14)
[5]新文学研究的先行者——苏雪林——苏雪林研究之一[J]. 邓海.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01(05)
[6]翩翩飞舞的银翅蝴蝶——浅谈苏雪林散文集《绿天》的创作特色[J]. 王蓓萍.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1(03)
[7]美的收获──苏雪林早期散文创作和美文运动[J]. 丁增武.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01(02)
[8]试论屈赋之域外文化背景——从苏雪林先生的楚辞研究说起[J]. 毛庆. 荆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0(04)
[9]背反中的抗争和顺从——苏雪林早期散文的女性主义阅读[J]. 刘平. 许昌师专学报. 2000(03)
[10]礼赞生命:苏雪林散文的精神内核[J]. 疏恒.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02)
本文编号:3598352
【文章来源】: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4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引言
第一章 苏雪林研究综述
1.1 初始阶段研究概况
1.2 八十年代以来的研究现状
第二章 苏雪林生平与思想
2.1 生平简介
2.2 矛盾思想及其成因
2.3 矛盾的人生观
第三章 文学创作中爱的主题
3.1 “母亲的爱”
3.2 “自然的爱”
3.3 “两性的爱”
第四章 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
4.1 象征手法的运用
4.2 古典美与现代美相融合的语言风格
第五章 苏雪林学术研究概貌
5.1 突破传统的研究思路
5.2 多视角的立体研究方法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声明
发表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文史考辨与史实求真——以苏雪林与胡适交往二则史实考证为例[J]. 陆发春. 安徽史学. 2003(06)
[2]台湾女作家苏雪林生命的起点和终点[J]. 傅宁军. 炎黄春秋. 2003(03)
[3]浅谈苏雪林先生的学术成就[J]. 舒晓峰.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06)
[4]凝眸中,意趣飞扬 闲适间,心志明朗——读苏雪林《溪水》[J]. 崔培莲. 山西教育. 2002(14)
[5]新文学研究的先行者——苏雪林——苏雪林研究之一[J]. 邓海.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01(05)
[6]翩翩飞舞的银翅蝴蝶——浅谈苏雪林散文集《绿天》的创作特色[J]. 王蓓萍.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1(03)
[7]美的收获──苏雪林早期散文创作和美文运动[J]. 丁增武.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01(02)
[8]试论屈赋之域外文化背景——从苏雪林先生的楚辞研究说起[J]. 毛庆. 荆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0(04)
[9]背反中的抗争和顺从——苏雪林早期散文的女性主义阅读[J]. 刘平. 许昌师专学报. 2000(03)
[10]礼赞生命:苏雪林散文的精神内核[J]. 疏恒.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02)
本文编号:35983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35983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