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文酬江山,惜无韩与柳”——黄庭坚诗文中的“韩柳优长”论
发布时间:2022-10-20 10:16
黄庭坚对韩、柳师古与创新进行评价,旨在师法古人,畅通"文脉",也为其自身诗学体系的建构奠基。基于此,从艺术自由与精神自由两个维度对韩、柳"不烦绳削而自合"的写作态度、人生追求予以阐释。并基于"实用人材即至公",对韩、柳的政治立场进行评判,体现出超越党派,以实际功效作为衡量标准的政治态度。在对韩、柳的渐进式追摹中,黄庭坚的智慧人生也得以展现。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畅通“文脉”:黄庭坚对韩、柳师古与创新的评价与接受
二、无意于文与无所用智:黄庭坚对韩、柳“不烦绳削而自合”的两种追摹方式
三、实用人材即至公:黄庭坚对“韩、柳”政治立场的评判
四、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杜诗“伪苏注”研究[J]. 莫砺锋. 文学遗产. 1999(01)
[2]黄庭坚论杜甫[J]. 莫道才. 杜甫研究学刊. 1997(02)
[3]韩愈《平淮西碑》五议[J]. 史苏苑.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0(03)
硕士论文
[1]杜甫诗歌“无一字无来处”考论[D]. 付利敏.广西师范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694293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畅通“文脉”:黄庭坚对韩、柳师古与创新的评价与接受
二、无意于文与无所用智:黄庭坚对韩、柳“不烦绳削而自合”的两种追摹方式
三、实用人材即至公:黄庭坚对“韩、柳”政治立场的评判
四、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杜诗“伪苏注”研究[J]. 莫砺锋. 文学遗产. 1999(01)
[2]黄庭坚论杜甫[J]. 莫道才. 杜甫研究学刊. 1997(02)
[3]韩愈《平淮西碑》五议[J]. 史苏苑.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0(03)
硕士论文
[1]杜甫诗歌“无一字无来处”考论[D]. 付利敏.广西师范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6942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36942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