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人自觉意识的开端——西汉末年到东汉后期抒情言志赋之研究
发布时间:2024-05-11 17:34
在中国文学史的研究中,一般认为以建安为开端的魏晋时期是文学自觉的时代。任何新事物的形成都有其逐步积累酝酿的过程,“文学自觉”亦非突如其来。读了两汉之际到东汉末年的抒情言志赋我发现,士人的自觉意识早在西汉后期就初露端倪,在这段历史时期内,士人的这种意识一直在不断发展着。本文就是要以现代人的眼光客观地对这一时期的抒情言志赋进行评价,从而真正的认识它在中国古代赋史上的地位、意义。 本论文主要包括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考察西汉末年的抒情言志赋思想内容上的变化及其成因。到了西汉末年,外戚幸臣相继专权,农民起义不断爆发,皇权大为削弱。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产生了一批与汉大赋相异的抒情言志赋。这类赋少了汉初士人的积极用仕之心,更多考虑的是如何远身避祸,在这部分赋作中已初露士人的自觉意识。 第二部分,考察东汉初期抒情言志赋思想内容上的变化及其成因。光武帝特别注意对大臣防范,谨固谦恭的作风成为此期士风的特征。在此政治形势下,班固一边作《两都赋》这样的体物大赋来颂扬光武帝的功绩,一边又作《幽通赋》和《答宾戏》这样的抒情言志赋来抒发士人被皇权压抑的苦闷和不满,他是那一时期士人的典型代表。赋作中的游仙思想和以著述...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现状
1.2 研究范围
1.3 研究方法和内容
附:西汉末年到东汉后期汉赋篇目
2 西汉后期的抒情言志赋
2.1 引言
2.2 西汉后期的历史背景及士人的政治心态
2.3 论扬雄赋
2.4 西汉后期的其他赋家
3 东汉初期的抒情言志赋
3.1 东汉初期谨固自守之风及其政治根源
3.2 论班固赋
3.3 东汉初期其他赋家
4 东汉中叶的抒情言志赋
4.1 士林的分化及士人矛盾痛苦的心态
4.2 《思玄赋》、《归田赋》及《应间》之研究
4.3 其它抒情言志赋
5 东汉后期的抒情言志赋
5.1 汉末危势及士人心态
5.2 《穷鸟赋》、《刺世疾邪赋》、《答讥》和《释悔》之研究
5.3 东汉后期的其它抒情言志赋
6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1.论文发表情况
2.致谢
本文编号:3970193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现状
1.2 研究范围
1.3 研究方法和内容
附:西汉末年到东汉后期汉赋篇目
2 西汉后期的抒情言志赋
2.1 引言
2.2 西汉后期的历史背景及士人的政治心态
2.3 论扬雄赋
2.4 西汉后期的其他赋家
3 东汉初期的抒情言志赋
3.1 东汉初期谨固自守之风及其政治根源
3.2 论班固赋
3.3 东汉初期其他赋家
4 东汉中叶的抒情言志赋
4.1 士林的分化及士人矛盾痛苦的心态
4.2 《思玄赋》、《归田赋》及《应间》之研究
4.3 其它抒情言志赋
5 东汉后期的抒情言志赋
5.1 汉末危势及士人心态
5.2 《穷鸟赋》、《刺世疾邪赋》、《答讥》和《释悔》之研究
5.3 东汉后期的其它抒情言志赋
6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1.论文发表情况
2.致谢
本文编号:39701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39701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