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会通——现代学者型女作家研究
发布时间:2024-05-11 20:26
本文以现代学者型女作家为研究课题,以20世纪前期陈衡哲、袁昌英、苏雪林、冯沅君、林徽因、沈祖棻、杨绛等现代学者型女作家群体为整体研究对象,重点观照陈衡哲、袁昌英、苏雪林和林徽因等女作家,通过对她们精神世界和创作世界的深入分析,力求揭示作家与学者双重身份带给她们的独特之处,为沟通文学与学术,进而促进文学发展和学术进步提供具有建设意义的参考样本,同时也为现代知识女性解决家庭与事业相冲突的角色困境提供值得参照的人生典范。 陈衡哲等现代学者型女作家,体现出了中国现代女性在文学和学术领域中的非凡创造力。一方面,凭借着女性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助推力,中国现代女性文学世界在“五四”时期真正形成,女作家们开始以自由平等的身份参与到文学史的书写和建构之中;另一方面,中国现代学术传统也在20世纪初期新旧思潮的激荡碰撞中肇始并发展,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是,中国女性首次进入到这一历来由男性所垄断的学术研究领域,在通过文学创作的方式确立其主体性的同时,也在逻各斯(理性本质)世界中留下了女性拓荒者的足迹。陈衡哲等学者型女作家正是在这样两个层面上具有丰厚的历史意义和研究价值。女作家和女学者,作为古老中国的现代新...
【文章页数】:21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节 论题缘起
第二节 研究现状
第一章 会通文章与学问:"文""学"互动中的女作家研究
第一节 悠久的传统与现代的流变
一、博通与专精之辩
二、专业化背景下的会通追求
第二节 现代新身份——女作家兼女学者
一、历史记忆中的"女学者"
二、"女学者"的现代身影
三、向逻各斯世界进发:"女学者"的文化创造意义
第二章 志在学术兼爱在家庭:学者型女作家的"女性"特质
第一节 走向解放的艰难步履:学者型女作家的成长历程
一、缠足梦魇:文化控制与创伤体验
二、执着求学:求真求是的学者本质
三、宁为独身:"对立"的文化反抗姿态
第二节 双重角色期待下的角色紧张:家庭角色与社会角色的冲突
第三节 新旧两全的角色扮演:对传统贤妻良母观的现代转换
一、困境中的焦虑与奋争
二、平衡兼顾的突围策略
第三章 以文化方式践行学者使命:学者型女作家的"学者"特质
第一节 做过渡时代的造桥人:学者的责任意识
一、理想与现实的断裂:无桥可渡的过渡时代
二、对接理想与现实:积极担当的建设策略
第二节 淆乱动荡中的文化坚持:学者的建设实践
一、以培养人格为建设根本
二、淆乱动荡中的学者风骨
三、以世界眼光专注学术建设
第四章 "文""·学"互动中的创作世界:学者型女作家的创作特质
第一节 "随遇而作"的创作姿态
第二节 为学问而独身的特殊主题
一、"洛绮思"与"玫君"的"问题":家庭或事业的选择题
二、问题意识的凸显:学者型女作家对相同主题的不同表现
第三节 以学入文与以文入学
一、以学入文:学者思维对文学创作的渗透与深化
二、以文入学:文人情怀对学术研究的浸润与丰厚
第五章 再发现与新价值:学者型女作家研究的意义
第一节 学者型女作家对女性人生发展的启示
一、省视与借鉴:因袭保守与健全和谐
二、两全其美的人生典范
第二节 "文""学"互动对文学与学术发展的意义
一、学科"会通"的依据与价值
二、学者作家化与作家学者化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本文编号:3970344
【文章页数】:21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节 论题缘起
第二节 研究现状
第一章 会通文章与学问:"文""学"互动中的女作家研究
第一节 悠久的传统与现代的流变
一、博通与专精之辩
二、专业化背景下的会通追求
第二节 现代新身份——女作家兼女学者
一、历史记忆中的"女学者"
二、"女学者"的现代身影
三、向逻各斯世界进发:"女学者"的文化创造意义
第二章 志在学术兼爱在家庭:学者型女作家的"女性"特质
第一节 走向解放的艰难步履:学者型女作家的成长历程
一、缠足梦魇:文化控制与创伤体验
二、执着求学:求真求是的学者本质
三、宁为独身:"对立"的文化反抗姿态
第二节 双重角色期待下的角色紧张:家庭角色与社会角色的冲突
第三节 新旧两全的角色扮演:对传统贤妻良母观的现代转换
一、困境中的焦虑与奋争
二、平衡兼顾的突围策略
第三章 以文化方式践行学者使命:学者型女作家的"学者"特质
第一节 做过渡时代的造桥人:学者的责任意识
一、理想与现实的断裂:无桥可渡的过渡时代
二、对接理想与现实:积极担当的建设策略
第二节 淆乱动荡中的文化坚持:学者的建设实践
一、以培养人格为建设根本
二、淆乱动荡中的学者风骨
三、以世界眼光专注学术建设
第四章 "文""·学"互动中的创作世界:学者型女作家的创作特质
第一节 "随遇而作"的创作姿态
第二节 为学问而独身的特殊主题
一、"洛绮思"与"玫君"的"问题":家庭或事业的选择题
二、问题意识的凸显:学者型女作家对相同主题的不同表现
第三节 以学入文与以文入学
一、以学入文:学者思维对文学创作的渗透与深化
二、以文入学:文人情怀对学术研究的浸润与丰厚
第五章 再发现与新价值:学者型女作家研究的意义
第一节 学者型女作家对女性人生发展的启示
一、省视与借鉴:因袭保守与健全和谐
二、两全其美的人生典范
第二节 "文""学"互动对文学与学术发展的意义
一、学科"会通"的依据与价值
二、学者作家化与作家学者化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本文编号:39703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39703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