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如何讲述“文学”的故事:民族的和现代的

发布时间:2024-05-25 11:51
  本文选择“重写文学史”为切入点,研究八十年代文学和文学史观念的状况。研究在“重写文学史”过程中提出的各种文学和文学史观念发生的结构性条件,讨论各种文学观念在特定的结构关系中如何提出,又如何存在,它们回答了什么问题,又遇到了哪些困难。本文的方法论主要是性结构性研究,即把历时性存在的观念放在一个结构平面上考察,思考它们之间的互动关系。这种方法的意义在于有助于我们在非本质化的意义上,思考各种观念的具体存在情形,从而观察到观念的发生条件。此外,本文的论证过程还采用了文本材料和理论材料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大量阅读和收集原始的文本材料,采用结构分析的方法,对材料中所隐含的观念形式进行结构性分析。收集材料的过程围绕研究的基本框架,寻找相关的原始素材,采用用相关的理论方法进行分析。 通过研究,本文认为,八十年代各种文学和文学史观念的提出及其存在形式,不能从观念自身出发去理解,必须放置于一种结构性关系中才能获得相应的理解。在这种结构关系中,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曾经存在的各种观念,包括“五四”时期、三十年代左联时期、延安时期、十七年时期和文革时期出现的种种文学和文学史观念,这些在历时性存在的各种观念,落实在八十...

【文章页数】:17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重写文学史的进程和问题背景
    第一节 重写文学史的进程
    第二节 “政治”和“非一体化”的文学史写作
第二章 “个人”的发生及“纯文学”的文学史如何可能
    第一节 “个人”的发生及其存在形式
    第二节 “纯文学”的文学史如何可能
第三章 文人和游荡在文学史中的浪漫精英
    第一节 想象现代“知识分子”的方式
    第二节 孤独的浪漫“精英”
    第三节 在知识分子与文人之间
第四章 民族国家与被征用的“乡村”
    第一节 阶级论和八十年代的“农民”
    第二节 民族国家与被征用的“乡村”
    第三节 审美化的“乡村”
第五章 想象“世界”:民族的和现代的
    第一节 “世界的”和“民族的”文学
    第二节 作为文学“发展方向”的“现代派”
    第三节 “人类普遍性”和新的文学史机制
参考文献年份汇编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本文编号:39820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39820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f52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