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艺术界”概念的现代生成及学科对话

发布时间:2017-06-10 21:21

  本文关键词:“艺术界”概念的现代生成及学科对话,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艺术界"是一个现代术语,它与"艺术体制"、"艺术场"构成了一组家族似概念。"艺术界"在后分析美学家阿瑟.丹托那里被命名,成为当代文化中的关键词之一。社会学家霍华德.贝克与布迪厄在此方面所做的结构性分析,以及德国彼得.比格尔对艺术体制之历史功能所做的深刻讨论,都令"艺术界"成为一个意义极其丰富的文化关键词。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哲学系;
【关键词】艺术界 艺术体制 艺术场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现代性视域中的艺术体制研究”(12YJC760126)
【分类号】:J0
【正文快照】: 长久以来,“××界”在人们的日常言说中似乎是一个耳熟能详的用法。譬如“文学界”、“科学界”、“艺术界”等这些词在各种场合都得到了广泛使用。然而在我国,从学理上对“界”之一词的关注却是近20年才出现的事,所谓“界”这一术语是随着社会学理论引入而日益受到我国学人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臧运峰;王颖吉;;破碎的寓言:试论品特的威胁喜剧[J];当代文坛;2006年02期

2 西元,雪冰;“文革反思”写作中的存在主义影响——刘震云长篇小说的政治-历史阐释[J];当代作家评论;2004年01期

3 成乔明;论艺术中介的管理[J];东南文化;2003年07期

4 陈思和;试论“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先锋性[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5 海力波;审美人类学理论研究初探——从本质界定、功能分析到意义认知[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6 朱国华;文学场的历史发生与文学现代性[J];河北学刊;2005年04期

7 傅其林;论布达佩斯学派对艺术制度理论的批判[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8 刘水平;神的历程:论精英艺术与文化变迁[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9 祝朝伟;张柏然;;现代性的诉求——庞德《华夏集》对美国诗歌主题与用词的创新[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10 陈源;艺术自律性范畴的再思考[J];江汉论坛;200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向荣;;距离的生成与消解——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一种解读[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波;先锋及其语境:中国当代先锋文学思潮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2 姜英;网络文学的价值[D];四川大学;2003年

3 陈锋;文化资本导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4 傅守祥;欢乐诗学:消费时代大众文化的审美想像[D];浙江大学;2005年

5 洪治纲;反叛与超越[D];浙江大学;2005年

6 夏莹;作为一种批判理论的消费社会理论及其方法论导论[D];清华大学;2005年

7 肖伟胜;现代性困境中的极端体验[D];南京大学;2003年

8 罗朋;1930年代的中国现代主义文学与政治[D];兰州大学;2006年

9 高建为;左拉的自然主义诗学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1年

10 孙燕;后现代主义与反阐释理论[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水平;精英艺术:神的诞生与隐退[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冯炜;文化的衰解及图像折射[D];南京艺术学院;2002年

3 杨立青;先锋小说与“个人性”之建构[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4 毛丽芳;读图时代与符号消费[D];浙江师范大学;2003年

5 樊柯;本雅明艺术审美思想研究[D];河南大学;2004年

6 李昌良;《新华副刊》之《工人习作专页》述评[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徐秋红;对先锋思潮的透彻观照[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8 郝近瑶;西方先锋派音乐不确定性特征的美学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9 刘麒麟;家园下的张力[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10 翁再红;本雅明审美救赎思想研究[D];安徽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美芳;;艺术:真实与人心的反复对照[J];黄金时代;2011年06期

2 范雨萌;;脸谱下的面孔[J];东方艺术;2011年15期

3 薛晔;;全球艺术传真[J];艺术·生活;2002年02期

4 薛晔;;中国前卫艺术是怎样走向前台的[J];艺术·生活;2006年03期

5 高成明;;随大师去追问[J];广东艺术;2010年01期

6 ;书架[J];艺术界;2011年04期

7 陈亚力;艺术的商品化问题[J];艺术·生活;2005年05期

8 彭水香;;当代西方新本质主义美学[J];文艺争鸣;2011年15期

9 王志亮;;前卫艺术辩证法——比格尔前卫艺术理论的建构逻辑[J];美术观察;2011年06期

10 ;展览推介[J];美术文献;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殷曼i_;;从艺术体制看艺术家的创造性[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周计武;;艺术终结的美学之思[A];城市文化与艺术审美[C];2008年

3 黄翊;;重要的只是身体——中国当代艺术中“双性同体”符号的分析[A];2010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10年

4 邱正伦;;新人本主义,中国当代艺术美学的主流趋向[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端廷;等级分明的意大利艺术界[N];美术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万静 实习生 朱怡;“国家遗产”:当代艺术界的思想献礼?[N];南方周末;2009年

3 周依奇 编译;纽约艺术界“大忽悠”骗倒多位名人[N];中国文化报;2010年

4 记者 马子雷;首届亚洲文化艺术界高层学术论坛成都举办[N];中国文化报;2010年

5 早报记者 徐佳和;艺术界,到底谁在害怕寒冬?[N];东方早报;2008年

6 本报驻缅甸特约记者 高华;同饮一江水 胞波情谊深[N];中国文化报;2010年

7 记者 晓城;泓博文化艺术品会所隆重开业[N];廊坊日报;2006年

8 姜长城;展览怎么做才够酷?[N];上海证券报;2007年

9 刘修兵;“场面越做越大,离艺术越来越远”[N];中国文化报;2006年

10 顾建军;展览究竟给谁看[N];中国文化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洪洋;当艺术成为一个疑问[D];中央美术学院;2004年

2 宋国栋;艺术的放逐与审美的拯救[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曹砚黛;亚瑟·丹托艺术哲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秋兰;“艺术界”理论视野中的 “授予说”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2年

2 周静洋;落选者沙龙:不可治理之物[D];中国美术学院;2012年

3 熊小平;为中国当代艺术把脉[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4 于伊莎;灾难背景下的中国当代艺术家形象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5 谢黎明;艺术终结问题及其中国式表征[D];内蒙古大学;2010年

6 周丹燕;论上海当代艺术的文化符码特征[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聂琦峰;论中国当代艺术中的中国因素[D];南京艺术学院;2006年

8 李萌;中国当代艺术创作中的“卡通”现象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9 贾茜茜;艺术即有意味的形式[D];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06年

10 邵然;蔡国强及其在当代艺术中的价值评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艺术界”概念的现代生成及学科对话,,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399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4399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782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