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对俄苏文学作品译介成就概述
本文关键词:鲁迅对俄苏文学作品译介成就概述
【摘要】:鲁迅青睐俄苏文学是因为中俄两国社会状况相似,都是被压迫被损害的弱小民族;俄国文学的现实主义文学观与鲁迅"为人生"的文学观相契合;苏联文学作品表现的反压迫的斗争精神鼓舞人心。其译介目的是启蒙国民意识、改进国民精神,以期救亡图存。鲁迅的俄苏文学译介分为晚清及民国初期,五四运动及上世纪20年代,20年代中期到30年代三个历史阶段。
【作者单位】: 潍坊学院;
【关键词】: 鲁迅 俄苏文学 成就
【基金】:2013年山东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研究)课题项目阶段性成果(J13SY70) 2013年度山东省社科联项目阶段性成果(13-ZC-WH-14)
【分类号】:H35;I046
【正文快照】: 鲁迅既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文学家,也是一位杰出的翻译家。鲁迅一生的著作和译作字数都接近300万,数量相当。冯雪峰评价说“鲁迅的工作时间,以他一生中用在著作方面的时间来说,一半以上用于介绍外国文学和学术性的著作上,其余一半用于创作上。”[1]鲁迅在文学创作上的巨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学文,张永刚;文学真实的范畴厘定和价值探微[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2 黄涛;“哥们儿”称谓的使用状况与文化内涵[J];北方论丛;2001年03期
3 刘慧娟;;五四时期女作家群体的崛起及其特征[J];宝鸡社会科学;2002年02期
4 王东,张文东;论文学阅读中的阅读立场[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5 马琳;汉语声韵美探论[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6 范伯群;在19世纪20世纪之交,建立中国现代文学的界碑[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7 范伯群;从鲁迅的弃医从文谈到恽铁樵的弃文从医——恽铁樵论[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8 高玉;;鲁迅与文学翻译及其研究现状与前景[J];广东社会科学;2007年02期
9 王儒年;;呐喊的符号——“左联”知识分子表达空间和生存空间的研究[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10 朱晓坤;;浅析文史结合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传承;2009年18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学谦;酒神狂歌与刑天之舞[D];吉林大学;2011年
2 付兰梅;凝眸“过渡人”的文化脸谱[D];吉林大学;2011年
3 迟蕊;鲁迅杂文诗性品格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4 严冰;自由在是,,人道亦在是[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5 肖剑南;东有启明 西有长庚——周氏兄弟散文风格比较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6 沈金耀;鲁迅杂文诗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7 余新明;《呐喊》《彷徨》的空间叙事[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8 戈双剑;鲁迅:生存与“表意”策略[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苏懿;鲁迅现代伦理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朱康;别求新声[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光强;道教曲牌音乐发展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2 林佳;论日本自然主义文学与张资平小说的艺术特质[D];江南大学;2010年
3 牙运豪;试论许地山小说的话语形态与审美[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4 崔长霞;论文学作品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刘斌凯;鲁迅译文编辑思想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6 李梦姝;鲁迅与《译文》[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7 杨淼;清代长篇家庭小说妾妇形象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8 汤原力;“丁玲陈企霞反党集团”文学案件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9 方晓辉;中国现当代农村题材小说中的社会学[D];厦门大学;2001年
10 杜啸尘;一种全新散文体式的创造——梁遇春与钱钟书散文合论[D];青岛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明滨;俄苏文学翻译不懈的组织者孙绳武──贺孙老八十华诞[J];俄罗斯文艺;1997年04期
2 贝文力;俄苏艺术中的中国情调[J];俄罗斯文艺;1999年04期
3 黄定天,张晔明;黑龙江翻译文学50年[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0年02期
4 ;简讯[J];外国文学;1983年05期
5 高莽;梅利尼科夫[J];俄罗斯文艺;1997年04期
6 陈思红;谈谈俄苏形式主义流派[J];国外文学;1992年03期
7 王永祥;;俄苏艺术符号学研究的魅力[J];俄罗斯文艺;2011年02期
8 吴元迈;文学本体论的历史命运[J];文艺理论与批评;1989年04期
9 宋绍香;;中国解放区文学在俄苏:译介、反响、研究[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9年04期
10 相福庭;“陌生化”与写作[J];语文学刊;1999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吴元迈;走辩证整合研究之路[N];文艺报;2000年
2 王宁;边缘话语的力量[N];文艺报;2001年
3 李明滨;20世纪俄罗斯文学批评史[N];中华读书报;2001年
4 周启超;文学理论的范式转型与生态平衡[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5 ;一代学人的精神群像[N];中华读书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贾明志;俄苏“红色经典”与中国当代“红色经典”的比较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2 张顺安;卢卡契论作家创作[D];郑州大学;2004年
3 朱文哲;《安娜·卡列尼娜》汉译中语言杂合现象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5335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5335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