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中国武侠文学与日本武士文学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08 17:11

  本文关键词:中国武侠文学与日本武士文学比较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武侠 武士道 气质 英雄观 社会意义


【摘要】:本论文以中国武侠文学和日本武士文学为切入点,从文学入手,分析文本,解构文化,逐一比较分析。 武侠和武士道诞生于不同的文化土壤,成长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在其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渐形成武侠文学和武士道文学,成为两国一大特色。对两者进行比较分析,不仅梳理了其文学发展史,更有助于解读中日两国的侠文化。本文采用史论结合、比较分析的方法,对武侠文学和武士文学进行全面的比较研究。全文一共包括四部分: 第一部分,分别回顾了武侠文学和武士文学的历史发展轨迹。解读文学作品是如何体现两者的演变,同时注意文本在表现手法、文学主旨、以及体现的思想价值方面的比较分析。 第二部分,进一步了解武侠和武士的特征,比较分析其在文学中的表现。从勇、义、忠、名誉、轻财五个方面逐一解读。在了解侠和武士的品质特征的基础上,该章节突破历来侠的世界是男性的专属的观念,单独设一小节比较分析女侠和女子武士的异与同。 第三部分,成为侠客的标准是什么?真正的武士又表现在何处?侠客行走于江湖,如何能令人信服,传诵,尊敬,武士经过怎样的历练才能成为举国推崇的模范。这一章节涉及的英雄观解答了以上的疑问,侠客也好,武士也好,只有心中具备英雄观,只有英雄观影响了世人的价值观,才有真正的侠客和武士的存在。 第四部分,探讨此文的主旨不应局限于文本,更重要的是上升到文化层次,研读武侠文化和武士道精神。本章着手于现当代作品,着重比较分析武士文学的继承、变异和武侠文学的流变,厘清武士精神和武侠精神的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武侠 武士道 气质 英雄观 社会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I0-03;I10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绪论8-9
  • 1 武侠文学与武士文学之历史追溯9-17
  • 1.1 中国武侠文学的历史轨迹9-12
  • 1.2 日本武士文学的历史进程12-17
  • 2 武侠与武士之气质比较17-25
  • 2.1 武侠与武士的品质特征对比17-20
  • 2.2 女侠与女子武士之异同20-25
  • 3 武侠与武士文学之英雄观比较25-32
  • 3.1 为国为民,侠之大者25-27
  • 3.2 忠于主君27-32
  • 4 武侠与武士文学之社会意义比较32-39
  • 4.1 武侠文学对文化的促进32-35
  • 4.2 武士文学之社会担当35-39
  • 结束语39-40
  • 参考文献40-41
  • 致谢41-42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42-4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第六届今古传奇武侠文学奖 第二届今古传奇武侠图像奖投票[J];今古传奇(武侠版上半月版);2011年04期

2 ;第六届今古传奇武侠文学奖 第二届今古传奇武侠图像奖投票[J];今古传奇(武侠版下半月版);2011年04期

3 百晓生;;说英雄,谁是英雄?[J];今古传奇(武侠版上半月版);2011年04期

4 李慧;;当代武侠文学中的人文性[J];作家;2011年14期

5 ;“试剑杯”《武侠故事》网络征文大赛[J];武侠故事;2011年08期

6 华夏;;武侠小说入选 中新两国教材[J];黄金时代(学生族);2005年05期

7 百晓生;;韩寒VS郭敬明 快意人生,十年对决!(上)[J];今古传奇(武侠版上半月版);2011年03期

8 ;“试剑杯”《武侠故事》网络征文大赛[J];武侠故事;2011年11期

9 ;“试剑杯”《武侠故事》网络征文大赛[J];武侠故事;2011年09期

10 ;武又1/2 紫芝眉宇[J];今古传奇(武侠版上半月版);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村修也;关剑平;;战国武士与茶道和佛教[A];禅茶:历史与现实[C];2009年

2 毛颖;;浅谈牛车(内容提要)[A];“江淮地域与六朝历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郭淑珍;;先秦及秦代攻防武器发展概论[A];秦文化论丛(第十辑)[C];2003年

4 罗惠珍;;从汉代明器探究当时的庄园经济特点[A];中国生物学史暨农学史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5 王明丽;;汉代角抵表演在南阳汉画像石中的艺术表现[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蔡美辉;;中日传统私学中的蒙学教育比较研究——以私塾与寺子屋的比较为中心[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卢兼兼;;东方面孔西洋情结——跟随《艺术与文化——远东日本》“剥洋葱”[A];民族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论丛(第一辑)[C];2011年

8 张海萌;;江户时代文学的特质与分类[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上)[C];2011年

9 钱正祥;张建富;乐群;;无人机飞行航迹预见控制技术研究[A];第二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10 李怡;;历史如何“小说”——再论李R既恕洞蟛ā芳婕拔杭绦隆缎梁シ缭坡贰穂A];“辛亥百年与四川小说创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当代文坛》2011年增刊)[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商报记者 江筱湖;武侠文学又见烽烟 50万重金奖掖新人[N];中国图书商报;2009年

2 本报书评人 江晓原;西方多襄丸和中国武士的隐喻[N];中华读书报;2010年

3 中国武侠文学学会会长 江上鸥;守望辉煌的武侠文学[N];人民日报;2011年

4 ;AGP最后的武士[N];电脑报;2004年

5 杜杰;武士归来[N];计算机世界;2004年

6 连鲁军;“武士”升级用“埋头弹”[N];中国国防报;2004年

7 山东 苏黎;《最后的武士》精彩CG世界[N];电脑报;2003年

8 康慨;影子武士[N];中华读书报;2002年

9 本报记者 汪涛;“影子武士”德隆淘金中富证券[N];21世纪经济报道;2004年

10 胡晨(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永不让畏惧进入你[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韩小龙;《南总里见八犬传》史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思言;中国武侠文学与日本武士文学比较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2 韩亮;『処枲』から墜た武士の精神の探究[D];河北大学;2011年

3 曾文;江户时代武士的进谏与尽忠[D];中山大学;2010年

4 高明;日本武士电影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5 李芳;《三国演义》与《平家物语》武人群像之比较[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6 隋正光;承继与转捩[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7 刘海元;日本通俗文学的集大成之作[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8 米锋;德川时代社会结构及思想变迁[D];吉林大学;2004年

9 钟雅茜;“义”概念的日本传播及其意义变迁[D];中山大学;2010年

10 张盈盈;日本人精神世界的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5354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5354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607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