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府诗三家英译及其译论特点
本文关键词:乐府诗三家英译及其译论特点
【摘要】:乐府诗的英译目前主要有许渊冲、汪榕培和李正栓的译本。三位译者在大量翻译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各自的翻译理论,又在其理论指导下译出了风格各异的乐府诗。许译乐府诗"意美"、"音美"、"形美";汪译乐府诗"传神"且"达意";李译乐府诗则"忠实对等,形神兼求"。这些译论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的诗歌翻译理论,并有效地指导了诗歌翻译实践。
【作者单位】: 河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 乐府诗 国内 英译研究
【基金】:2012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乐府诗翻译与传播研究》(HB12YY013)
【分类号】:H315.9;I046
【正文快照】: 乐府诗起于秦,兴于汉魏,并持续影响了后世中国诗歌的创作与发展,可谓“一切诗体皆从乐府出也”[1](《引言》)。其多样的题材、广博的内容及清新的意象吸引了多位西方汉学家和诗人翻译乐府诗,并催化了欧美新诗运动的发展。但中国古典文化博大精深,国外译者很难把握原作的精髓,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正栓;忠实对等:汉诗英译的一条重要原则[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年08期
2 孙致礼;中国的文学翻译:从归化趋向异化[J];中国翻译;2002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翠红;李建华;;论江总的散文创作[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2 李红;;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3 高路,高远;“黄花”=“yellow flowers”?——从一例中诗英译看将互文性理论引入翻译研究的必要性[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4 李书琴;钱宏;;试论全球化语境下文化典籍翻译策略之选择[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5 杨合林;;五、七言诗体与汉乐府之关系[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6 朱明胜;略论归化翻译与文化意象的缺失[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7 徐礼节;;论张王乐府寓“变”于“复”的艺术追求[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8 卞福英;;中国古典诗歌中地名意象的英译[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9 叶文举;;西汉《安世房中歌》与《郊祀歌》之比较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10 蔡静;;从鲁迅、孙致礼看现当代文学翻译异化观[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涂秀青;;也谈中国英语的标准问题[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高璐夷;;从读者反映论见英译《西厢记》中的文化因素的应对策略[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3 李宁;;从“Friends”的中文字幕翻译浅谈英文影视作品对白的翻译原则[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许洁;;论汉译日中归化与异化的策略——以中国电影片名的日文翻译为例[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张传彪;;对“异化”的困惑与思考[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杨山青;;文化的焦点,后现代的视角:2000年以来我国异化和归化研究综述[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第6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07年翻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杨山青;;文化构建语境下归化与异化的共存[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08年翻译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汇编[C];2008年
8 李荣有;柯曙光;;汉画中的钟鼓乐悬综考[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赵明正;;论汉乐府的贵族趣味和娱乐性[A];先秦两汉文学论集[C];2004年
10 王存英;;苏轼《江城子》三种英译散评[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2年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玉兰;解构主义视阈下的文化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鸿雁;唐前叙事诗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小燕;魏晋隐士美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朱秀敏;建安散文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华;汉魏六朝宴饮文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7 谭晓丽;和而不同—安乐哲儒学典籍合作英译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8 杨满仁;智识与情感:沈约的思想世界[D];复旦大学;2011年
9 王小燕;中古诗歌中的女性形象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10 安朝辉;汉晋北地傅氏家族与文学[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洁;赛、沙《水浒传》英译本文化因素的翻译策略对比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张靖;西汉昭宣时期乐府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杨巧蕊;唐诗英译翻译批评现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翁元达;从言语外知识的角度浅谈口译中的理解障碍[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宋春艳;从译者主体性角度分析李清照词的英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石径;口译员视角的归化与异化[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李敏;文化全球化背景下的异化策略[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陈圆圆;从目的论角度分析《京华烟云》中的文化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刘俊伯;文学翻译中的异化与归化[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10 谷春娜;唐宋诗词颜色意象及其翻译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现代汉语词典(修订版)即将于5月问世[J];出版参考;1996年05期
2 江枫;“新世纪的新译论”点评[J];中国翻译;2001年03期
3 王东风;译家与作家的意识冲突:文学翻译中的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J];中国翻译;2001年05期
4 田雨;稳步发展中的翻译研究——中国译坛2002[J];中国翻译;2003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红浪,吴禧梅;感于哀乐 缘事而发——论汉乐府诗的思想性及其影响[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2 王君泽;;简析王建乐府诗的艺术因子[J];德州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3 王立增;;汉唐乐府诗题目的创制[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4 汪艳菊;;论温庭筠乐府诗的娱乐性——以其取材历史的乐府诗为例[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5 于素香;;乐府诗中的“梅”意象[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6 喻学才;;孟郊乐府诗论[J];鄂州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7 孙向召;;论曹操文学创作与文学思想[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8 刘琦;;论谢灵运乐府诗[J];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学术研究;2008年04期
9 王卓玉;赵轶;;乐府狮象,独秀于南朝——鲍照及其乐府诗创作探析[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10 李芳芳;;鲍照乐府诗的创新[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阎琦;;简论李白乐府旧题诗[A];中国李白研究(2005年集)——中国李白研究会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王淑梅;;乐府学研究的深化之作——评王志清《晋宋乐府诗研究》[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四辑)[C];2008年
3 郁贤皓;;李白乐府与歌吟异同论[A];中国李白研究(1994年集)[C];1994年
4 郁贤皓;;论李白乐府的特质[A];李白学刊(第一辑)——纪念李白逝世1225周年[C];1987年
5 松浦友久;夏文宝;;李白《将进酒》是乐府诗还是歌行诗?——从形式和表现功能的视点考察[A];中国李白研究(1997年集)[C];1997年
6 李玉良;;支线航空发展的世界潮流与国内支线航空的发展[A];陕西装备制造业发展论坛论文汇编[C];2006年
7 李玉良;;支线航空发展的世界潮流与国内支线航空的发展[A];陕西省航空装备制造技术发展——第九届陕西省青年科学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8 周仕慧;;论乐府诗中的三言节奏与词[A];纪念辛弃疾逝世8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9 段海蓉;;感于哀乐 缘事而发——读元代维吾尔族诗人马祖常的乐府诗[A];西域文学论集[C];1997年
10 吴相洲;;略谈唐代旧题乐府的入乐问题[A];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研究——第一届与第二届“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唱春莲;宋刻本《乐府诗集》[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2 冷卫国;智者的隽永 思者的快乐[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3 赵珩;辕门射戟 百步穿杨[N];光明日报;2011年
4 杨群;《文选》中的“哀伤”类诗[N];太原日报;2006年
5 虞云国;缠足 从后宫向民间蔓延的悲剧[N];成都日报;2006年
6 张昱;呼唤新世纪诗歌复兴的潮声[N];中国文化报;2006年
7 王平;衣不如新 人不如故[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8 孙昕晨;“我有这千山和万水”[N];文学报;2011年
9 李智;摘诗寻句说中医(2)[N];中国经营报;2010年
10 杨凯;《功夫熊猫》:熊猫外衣下的牛仔[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妍;比较文学视野下的中朝乐府诗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2 于海峰;汉魏晋南北朝边塞乐府诗研究[D];北京大学;2012年
3 罗e,
本文编号:5503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5503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