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图像、语词:视觉文化核心观念的艺术史溯源
本文关键词:形式、图像、语词:视觉文化核心观念的艺术史溯源
【摘要】:视觉文化研究是目前学术研究的重镇,其脱胎于传统艺术史研究,又超越了后者的藩篱。本文将从视觉文化的核心观念——形式、图像、语词等三个术语出发,通过回溯艺术史的方法论,探究艺术史理论的系谱与观念,追溯其在艺术史中的根源,展现其演变的过程,期冀有助于我们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拓展视觉文化研究新的视角与方向。
【作者单位】: 东南大学艺术学院;
【关键词】: 形式 图像 语词 艺术史 视觉文化
【基金】:2012年度江苏省教育厅项目(2012SJD760039)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J110.9
【正文快照】: 丹尼尔·贝尔在其代表作《资本主义的文化矛盾》一书中曾认为“当代文化正在变成一种视觉文化”[1]156,而海德格尔早在半个世纪前就告诉过我们“现代的基本进程乃是对作为图像的世界的征服过程”[2]904。当我们现在回看这些话语的时候,我们的触动可能已经不像当初那么震撼,因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晋晋;;并非图像学的“图像学”——论W.J.T米切尔的一个概念[J];美术观察;2009年11期
2 曹意强;;艺术史中的视觉文化[J];美苑;2010年05期
3 曹意强;视觉习惯与文化——巴克森德尔的《意图的模式》及其他[J];新美术;1998年01期
4 曹意强;图像与语言的转向——后形式主义、图像学与符号学[J];新美术;2005年03期
5 迈克尔·巴克森德尔;戴丹;;艺术史的语言[J];新美术;2013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庆瑜;;论分配关系的税法调整机制及其完善[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3年02期
2 吕萌;论电视传播在当代文化发展中作用[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3 徐福来;;伦理人生的义理与实践——梁漱溟在现代新儒家阵营中的特色与贡献[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4 胡功胜;;图像霸权时代的小说叙事[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5 裴德海;;中国文学悲剧意识的流变与依赖[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6 洪永稳;;美学教学的难点与解决方法[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7 蒋乃玢;;视觉文化语境下的媒介转换与融合——以张爱玲小说的电影改编为例[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8 刘怀光;韦应举;;回眸:流行文化合法化30年[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9 苏文婷;;从现代——后现代主义看美术发展的线索[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10 李斌;;第三网络社会与新“差序格局”[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华;;贵州少数民族文化与影视传播研究——以贵州影视作品为例[A];贵州省写作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吕佳;;大众文化语境下精英文化遭际的文化意味[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陈绪新;;“被迫现代性”与当代中国伦理精神重构——我们需要一种积极伦理学[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4 秦国柱;罗勇;;特区大学能否“杀出一条血路”——知识分子与大学的现代性悖论[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6辑[C];2011年
5 肖竞;曹珂;;城市工业遗产资源潜力与更新途径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李倍雷;徐立伟;;大众传媒背景下的审美教育研究[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谢军;;伦理意义上的“公共文明”浅探[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8 李金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新趋向[A];“传承人文奥运精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科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9 冯波;;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和途径[A];“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刘军;;意识形态话语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A];“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春常;转型中的中国国家治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陈丽琴;制度分析框架下的女县长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5 戴均;当代中国转型社会的政治认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兴海;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8 林洁;转型期我国县域政府管理创新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9 张士康;传统汤文化与现代技术融合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10 廖述务;身体:美学的与实践的[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秀利;人类的生态危机[D];河北大学;2009年
2 任士春;巢湖市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中小学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3 郭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在结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李柏春;试析后现代艺术与文化底蕴的分离[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迪;试论当代中国信仰问题及危机的消解[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天瑞;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7 姚洪阳;试论人机关系的历史发展及其文化考量[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吕文杰;海岩小说与影视的互动[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陈银;金融危机的货币哲学解读[D];湘潭大学;2010年
10 王荣子;传媒在消费社会中的作用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段炼;;视觉文化研究与当代图像学[J];美术观察;2008年05期
2 广曜;图像的危机及其挑战者——白廷图像学的意义[J];社会科学;2002年09期
3 刘禾 ,曹雷雨;知识分子和批评思考的视域——W.J.T·米切尔教授访谈录[J];文艺研究;2005年10期
4 高居翰;李淑美;;中国绘画史方法论[J];新美术;1990年01期
5 范景中 ,竺文怡;瓦尔堡图书馆:古典文化艺术的记忆者[J];新美术;1997年03期
6 高居翰,杨思梁;中国山水画的意义和功能[J];新美术;1997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惠民;敦煌经变画的研究成果与研究方法[J];敦煌学辑刊;2004年02期
2 张芳;;读图与读史——探析图像学方法在中国美术史研究中的作用[J];美与时代;2008年04期
3 张金石;;乐器上的图像和图像中的乐器[J];中国音乐学;2009年03期
4 杨贤宗;;潘诺夫斯基图像学方法的根源与适用范围[J];新美术;2010年06期
5 陆强;;从“图说”到“读图”——从西方文化史发展看图像学的现代文化转向[J];美术大观;2010年04期
6 崔迎春;;图像学在中国美术史研究中的应用[J];艺术研究;2010年02期
7 孙嘉莉;;浅谈图像语言——读潘洛夫斯基图像学[J];数位时尚(新视觉艺术);2010年05期
8 徐习文;;接受·对话·交融——论美术史研究中的“图像学”[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9 陆强;;潘诺夫斯基图像学研究中的文化转向意识[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0年02期
10 易公西 ,范景中;图像学二题[J];新美术;199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存明;;汉画像研究的图像学方法[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周保平;刘尊志;;汉画吉祥图像的图像学解析[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何家坤;刘立飞;陈远钦;陈燕红;邓越峰;;骨巨细胞瘤临床病理与图像学常见误诊原因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陈江风;;汉画玉璧图像的文化象征[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金华;王德文;唐晓敏;郑引焕;彭瑞云;王水明;高亚兵;王晓民;刘杰;胡文华;;高场强电磁脉冲对Jurkat细胞IFN-γ和IL-4蛋白表达的定量分析[A];第六届全国生物医学体视学学术会议暨第九届全军军事病理学学术会议、第五届全军定量病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6 李翎;;从鬼子母图像的流变看佛教的东传——以龟兹地区为中心[A];龟兹学研究(第三辑)[C];2008年
7 陈江风;;汉画玉璧图像中的文化学阐释[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郭学智;;南阳汉画像中鼗鼓的图像学解读[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杨丽卿;;佤族《司岗里》神话中蛙神形象的图像学研究[A];中国佤族“司岗里”与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刘立光;;汉画像“鸟啄鱼”图像研究[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付爱民;现代图像学引论[N];中国摄影报;2005年
2 少一;袁进华:演绎当代山水人文[N];中国文化报;2009年
3 加拿大康科迪亚大学教授、美术批评家 段炼;批评的热病[N];中国文化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孙江萍;属于这个时代的图像[N];华夏时报;2002年
5 李露露;应该加强图像学研究[N];中国文物报;2006年
6 陈汉泽;《图像证史》他人的记述[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7 郑立君;场景与图像[N];美术报;2007年
8 王琳 许萌;一砖一典传承文明[N];中国贸易报;2006年
9 陈学广;文学教育:语言与图像[N];文艺报;2008年
10 王艳明;中国学者编制丝绸之路古代体育图像谱系[N];大众科技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倩;图像学语境下的中世纪基督教与伊斯兰教宗教建筑比较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2 过文英;论汉墓绘画中的伏羲女娲神话[D];浙江大学;2007年
3 胡中节;透明的图像[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4 庄明中;论两岸乡土绘画中「叙事性题材」的图像意义[D];中央美术学院;2014年
5 刘筱菁;数字化外科学在颅颌面外科的应用[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年
6 张鲁君;《道藏》人物图像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7 承哉熹;柏孜克里克石窟誓愿画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8 于亮;克孜尔石窟壁画题材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3年
9 全仙英(Sunyoung Jun);中国传统吉祥画在韩国的传播、演变与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10 罗洁;陶渊明图像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聃;自商品到景观从商业图像中看立顿茶的“神话”及构建[D];浙江农林大学;2013年
2 许莉;混合的艺术:图像与语言之间-W·J·T·米歇尔“图像—语言混合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3 罗盛博;当代语境中绘画创作的图像转化[D];西安美术学院;2013年
4 史国平;文学与图像的碰撞[D];安徽大学;2011年
5 翁平;图像的蜕变[D];湖北美术学院;2012年
6 辛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图像中的女性婚礼服饰研究(1435-1609)[D];东华大学;2012年
7 王e,
本文编号:6784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678477.html